古诗诵读5钱塘湖春行 泊船瓜洲

2022-04-12 18:1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诵读5钱塘湖春行 泊船瓜洲》,欢迎阅读!
钱塘湖春行,瓜洲,诵读,古诗

奉教院附小

古诗诵读5: 《钱塘湖春行》《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诗人的诗中之意,诗中之情。 2.熟读古诗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第一首是白居易写的《钱塘湖春行》。出示课题:《钱塘湖春行》 2.背景和作者介绍。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3.介绍钱塘湖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二、初读熟悉全诗:

1. 听录音,要求学生正音正字; 2. 生齐读;

3. 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4. 师范读,学生思考: 划出压韵的字; 分析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古诗;找出其中的对偶句,体会其特点。 三、熟读古诗,逐句理解。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两句是近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漾满湖堤。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近景,写高处,写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初春生机勃然的感觉。诗眼”“两个字上:几处而不是处处争暖树是说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云歌唱,可见是早莺谁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则是刚刚开始筑巢,可见是新燕。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叙述这些景象,不是实问,也不是存疑,而是对早春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也是近景,写地上的花草,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游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两句略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诗人在这儿完全陶醉了,留连忘返了。这两句写诗人游春非常尽兴。

四、理解诗意



1


奉教院附小

1.诗人是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2.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按:这是总问,以下再逐句问。

3.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为什么说云脚低”?(“亏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讲:杜甫有句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脚,有下垂义。

4.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莺不多;如多,当为处处)为什么争暖树(余寒犹在,鸟儿也想晒太阳。)莺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谁家犹言某家,衔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见也不多。)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莺燕不多,故为早春。这两句专写鸟儿。

5.第五、六句写了什么?(花草)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暗切题中)浅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切题中字。)

6.最后两句是怎么结住全诗的?(用抒情方式)这两句颇有韵味,能品味出来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在白沙堤的绿杨阴里按辔徐行,可是开头只指出方位,,面积太大了,为什么诗人最爱?到最后才点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这就耐人寻味了。) 5.小结:这首诗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对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学习第二首古诗《泊船瓜洲》 一、激趣导入

一提起母亲,一提起家乡,我们倍感亲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吟诵母亲和家乡的诗句。

二、整体感知,重点品析

(一)一读,初读全诗,了解诗意 1.出示诗题,简介作者

通过预习,你知道《泊船瓜洲》的作者是谁吗? 1)这道诗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 2)简介王安石的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宋代人,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21岁中进士,当过十多年地方官,后来两次担任宰相推行变法改革,是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再读全诗,读清字音,标画出生字。 3.指名读诗,纠正字音。 数重山(shù chóng 照我还(huán 4.引导学生了解全诗的大意。 1)知诗人:宋,王安石。



2


奉教院附小

2)解诗题:分析的含义。

3)感知诗意:诗人船泊瓜洲,离钟山近在咫尺,却回不去,于是感叹吟诗,写他在月光下眺望江南,怀念家乡金陵。 5.小结学习方法:初读知诗意。 (二)二读,细读全诗,理解诗句。 1诗人泊船瓜洲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他是怎样描写的?请读全诗,“——”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 画出寓有深情的词语。 2.抓住质疑处,运用多种方法解疑。 间(jiàn:隔开,间隔。 只:仅仅。 数重:几层。 绿:吹绿了。 还:归。

3.理解本诗的特色。

前两行看是写眼前景象,但在诗中却饱含深情。所乘之船就在瓜洲停靠,却不能回金陵去,可见诗人怀念家乡的感情是十分浓厚的。 4.小结学习方法:细读品诗句。 (三)三读,精读全诗,想象意境。

1.夜深人静,星光灿烂,诗人在月光下眺望江南会产生哪些联想和想像?心中会有哪些感受?

2.学生扮演诗人,讲述想象到的情景。 3.小结学习方法:精读想诗境。 (四)四读,品读全诗,领悟诗情。

1.出示泊船瓜洲的图片,提问:大家认为诗人泊船瓜洲,在月光下眺望家乡江南,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诗情。 3.小结学习方法:品读悟诗情。 (五)五读,熟读全诗,练习背诵。

1.反复练习吟诵,注意音调、停顿,读出节奏韵味。 2.当堂练习背诵,并练习默写全诗。 3.小结学习方法:熟读能背诵。 三、总结全诗,扩展训练。

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请你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 四、作业

1.总结古诗五读法。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64931d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