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公益”的观念生成:概念谱系与结构过程

2022-12-30 03:2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近代“公益”的观念生成:概念谱系与结构过程》,欢迎阅读!
谱系,中国,近代,公益,生成

The Formation of Gong-yi in Modern China A

Philological Perspective



作者:武洹宇

作者机构: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出版物刊名:社会 页码:180-215 年卷期:2018 6

主题词:公益;概念谱系;语义结构;近代转型



摘要:与过去普遍认为中国“全益”概念舶自近代日本的观点不同,本文发现中国本土的“全益”语汇至少在清代中期已经出现,并具有经济收益、国家刊益与地方公事三种用法。其中,表示“国家利益”的语义很可能随着《万国尘法》的东渡而重塑了日本近代的“全益”概念,并于19世纪求伴随宣传维新思想的著述出版而传入中国,成为变革话语的建构工具。“公益”概念遂于清季十年得以普及并发生语义重构。综观其重构以后的语义格局,系列新生语义的现代特喷一方面在于其听表征的“国家利益”被赋予了支持政体转型的群学理论与变革实践,另一方面亦承载了这一转型过程中国家与地方之间错综复杂的动态关系以及两者对“公”合法性资源的争夺,两个方面共同反映出中国“公益”的开端与国家制度近代转型之间的同构关系。这一同构在何种程度上可能形塑了中国全民性在特定文化脉络中的历史养成,或能为今天探讨公益慈善与公共精神提供一种关注本土内生属性的问题意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64f3dedb8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2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