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佐良译《论读书》

2022-12-29 10:3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王佐良译《论读书》》,欢迎阅读!
王佐,浅析,读书,良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王佐良译《论读书》

作者:钱堃

来源:《教育界》2012年第18

【摘 要】王佐良先生翻译的培根所著《论读书》充分兼顾了语体风格的契合、语言节奏的把握以及对原作适度恰当的归化,再现了原文高超的语言技巧、美妙的艺术境界,实现了意美、音美和行美的和谐统一,达到了化境的标准。 【关键词】风格 再现 化境

培根的《论说文集》二十世纪以来在中国已经有了很多的译本,或全译,或选译。每有译家翻译《论说文集》,《谈读书》一篇总是不会放过的。王佐良先生虽然并没有致力于《论说文集》的翻译,但就他所译的少数几篇,尤其是这几篇当中的《谈读书》,是翻译界公认的难以逾越的高山。现在我们来看看王先生是如何处理培氏的Of Studies的。

首先,语体风格上的契合。培根的Of Studies在行文风格上跟今天的英语已经颇不一样,英语也跟中国的文学语言有着时代断层的现象。乔叟虽然是英国的民族作家,但他的著作今天出版时,为了让普通读者读懂,也需翻译成现代英语。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培根所生活的时期虽然要晚于乔叟,但他所用的英语跟今天英国人所使用的英语也有很大的差别:对于今天的英国读者来说,他的语言至少也可以说是半文半白了。所以,王佐良先生的译文最大特点便是把握住了原作的语言风格,以半文半白的汉语来翻译《谈读书》。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徐徐品来,一股古雅之风拂面而来。顺便提一下,王先生用三个来译原作中的三个“for”既贴切,又体现了原作在细节上的特点。

其次,语言节奏的把握。培根的《谈读书》语言洗练,哲理深邃,可谓妙语连珠,格言处处。不过,如果一篇文字通篇都是格言警句,它反而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谈读书》的一大特点在于作者将这些精彩的、闪光的部分有机地镶嵌在文章的各个部分,语言节奏也是时缓时急,这一特点就像中国古文中常见的骈散结合。在处理这些特点时,王佐良先生做得恰到好处。纵观整个译文,我们发现,

译文的语言节奏和原作的语言节奏几乎是合拍的:原作中凡是具有格言警句的语句,在中文当中基本上都得到了再现。从以下的例证我们可以看出王先生的这种努力:

“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are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冯庆华,2002396-397 在谈到各种书籍对人的精神的不同功用时,培根这样写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ry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王佐良先生则相应地译成: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同上,400-401

再次,归化化境归化异化是翻译中常面临的两种选择。所谓归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用本民族的方式去表现外来的作品;异化则相反,认为既然是翻译,就得译出外国的味儿。钱钟书相应地称这两种情形叫汉化欧化。然而,从读者的角度看,他们还是希望能读到流畅的译文,希望译家能归化外国的作品。当然,归化并不是指篡改原作的精神,归化实际上是要译者具有两种语言的深厚功力:一些译者之所以采用异化方式,是因为他们自己的母语工夫并不到家。王佐良先生译《谈读书》走的是归化的道路。仅从篇名看,王先生并没有拘泥于原文。培根的原题是Of Studies,一般的译家都较为直接地将之译为《论学问》《谈学问》,这当然不错。但王先生更多地是从文章的主要精神出发来翻译的。Studies在英文中的意思颇为丰富,兼有学问”“研究”“读书等义;但就这篇文章看,培根重点讨论的是读书问题,所以译之为《谈读书》,颇为适切。更主要的是,在行文之间,王先生能用最为地道的汉语来表达,所以读来毫无的感觉。比如开头的这一句:the general counsels and the plots and marshalling of affairscome best from those that are learned,其后半截很多人会处理成:纵观统筹、全局策划,最好是由有学问者来做。因为,他们一见到文中come best from就立刻想到这个字眼;而王佐良先生则巧妙地处理为:……莫属一句式,妙极!

译文中多处体现了王先生在措辞上的匠心,像怡情for delight 傅彩for ornament 练达之士expert men)、好学深思者those that are learned)、条文rules 学究故态humour of a scholar}寻章摘句find tall and discourse),这些都不是靠查英汉词典得来的语汇,而是译者在吃透原作后的精心处理,是真正的、中国人写出来的典型的汉语语汇; 同时,通观全文,通篇也是典型的汉语句式。当然,译者在追求归化时,又避免沉湎于母语表达的快感当中,在使用文白相间的汉语时,没有偏向使用过于生涩的词藻,从而很好地把握了一个语言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65c4a7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2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