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学模式初探

2023-01-08 00:53: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日语教学模式初探》,欢迎阅读!
日语,教学模式,初探

日语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梁暹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8



梁暹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201306

摘要:教学模式既是研究教学活动的切入口,也是教师从事教学实践活动所遵循的原则。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也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统,具有多样性和可操作性。本文试图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从教学活动实践的层面探讨日语教学模式的种种。

关键词:教学模式;讲授式;师生角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44-02

一名教师,不管其是否意识到,在从事教学的时候,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某一种教学模式。哪怕是最基本的教学活动,也是运用着某种教学模式的结果。

一、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当代对教学模式最先进行细致研究的当属美国的乔伊斯(B.Joyce)和韦尔(M.Weil)。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作为一种计划也许显得较为具体,但从教师实际教学活动的层面说明了教学模式的大概内容。吴立刚教授对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此概念比较重视教学程序以及策略体系。李如密教授认为: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既突出了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还补充了教学结构理论框架的内容。从上面几种对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至少可以认为,教学模式包含以下几种要素:①有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相应的教学理论指导;②其目的是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③具有可操作的教学程序及策略体系。

二、日语主要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分类,乔伊斯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详尽地阐述了社会型、信息加工型、个人型和行为系统型四种教学模式及其各自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日语属于外国语言类教学,作为外语类教学有其特定的方式和特点。从教学实践活动层面出发,把日语教学界常见的教学模式大致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讲授式模式。亦可以说成“传授式”、“注入式”。主要特征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单向的信息、知识传递,教师讲解和板书,学生聆听和做笔记。这种学习是过分侧重于讲授的一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上课形式比较死板、单一,但对于外语入门期的教学是必要的。

2.自学─辅导模式。自学辅导式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重视个性差异,把教学重点由教师的注入改为学生的自学。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程序是:自学—讨论—启发—总结—练习巩固。




3.启发—问答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提问、启发、答疑等方式进行师生问答和启发式的教学。其基本过程为:自学—提问—思考—答疑—练习—评价。这种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对教材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和思考能力。优点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够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较为受学生欢迎。但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课程。

4.合作学习模式。它是一种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通过小组内部成员的紧密合作、分工协作、互教互学、合作学习,小组取得的成绩与个体的表现是紧密联系的。其过程是诱导—学习—讨论—反馈—评价。合作式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和动作技能,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三、日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要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随着国家对提高高等学教育质量的要求的提出,以及对教学模式研究的深入,关于教学模式的变革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由于旧有的教学模式(主要指讲授式)关注的是学习者低阶能力的培养,仅仅满足于单纯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以及文化背景(这里指日语)的传授,使学生成为机械的“知识接收器”,严重滞后于时代对学习者的各种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需求。现在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是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由以“教”为主向重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教学模式的革新主要应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变革和转型。

1.师生角色的转变。作为教学主体,必须改变传统的“权威—依存”型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可以说这是大学教育模式革新的核心部分。教师应该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辅导者”、“教导者”。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支架。而学生则应该从知识的“接收装置”转变成学习的主体,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师生关系应该走向互动的对话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习者积极参与、主动发展和互动对话,教师走下“神坛”,与学习者形成一种平等合作关系。

2.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高阶能力是针对低阶能力而言。低阶能力是运用低阶思维解决简单问题或完成简单学习任务的心理特征,通常表现为机械记忆、浅层次的理解和近迁移的应用能力等。低阶学习通常是运用低阶思维进行机械的学习,是被动的、外在的、接受的。而高阶能力是以高阶思维(创新思维、问题求解、决策制定、批判性思维)来解决复杂问题或完成复杂任务的心理特征。高阶学习是运用高阶思维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通常是主动的、建构的、反思的、真实的和合作的。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应定位于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开发学生的深层次潜力,形成具有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

3.摒弃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应对各种不同的情况。对于外语类教学,笔者认为不能千篇一律地就认为哪一种教学模式就是好的、完美无缺的,应该说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作用。比如:针对零起点的日语教学,可能第一种教学模式相对就比较适应;针对不同的课程,使用的教学模式也可不同。比如:日语会话课,就不可能使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日本文学鉴赏课,可能使用第二种自学式、第三种启发式和第四种合作式教学模式会更好。所以,应针对不同课程、不同情况,综合考虑教学模式的应用。为大力推进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教学模式的变革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因此,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也必定逐步深化。


参考文献:

[1]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乔伊斯著,荆建华,宋富钢,花清亮译.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出版,2002.

[3]吴立刚.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4]李如密.关于教学模式若干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1996.

[5] 教高.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05-01.

http//www.doc88.com/p-813902577156.html.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691e6c406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6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