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的风俗习惯

2022-03-30 01:17: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立冬节气的风俗习惯》,欢迎阅读!
立冬,风俗习惯,节气

立冬节气的风俗习惯

秋已逝,冬将至。今天,我们迎来了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立,建始也。立冬,冬之始也,万物收藏。立冬是24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立冬过后,天会明显黑得更早。下面是收集推荐的立冬节气的风俗习惯,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立冬风俗

我国历来有四立之说,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的合称。立冬作为冬季这个季节的开始,民间主要有四大习俗庆祝这个节日。 北方吃饺子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面很容易就被冻伤了,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补补耳朵,这可是家里人对亲人最贴心的关怀了。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也有种说法是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 立冬补冬抗严寒

作为冬季的第一节气立冬节气的到来,是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民间也有立冬补冬的习俗。每逢这天,南北方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山珍野味,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

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这样到了寒冷的冬天里,人们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旧时苏州,一些大户人家还用红参、桂圆、核桃肉,在冬季烧汤喝,有补气活血助阳的功效。 冬泳

气温以17℃作为冬泳的起点;水温以8℃作为冬泳的冷度标志。17℃以下的水温给人以冷感,低于8℃以下则有冷、麻、强冷刺激的感觉。

对于冬泳,一定要有一定基础,循序渐进,应该从天气暖和时坚持每天下水,持续进行锻炼。另外,要选择熟悉水岸情况的地点冬泳,如果不熟悉水中及岸边的情况,就不要轻易下水,以免发生意外。另外,要结伴而行,以便互相照顾。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就有了此习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顾禄《清嘉录》卷十一)。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 立冬后,生活中需要注意五点 1、多水常喝白开水

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冬季一般每日补水量应在20003000毫升之间。 2、进补冬天是养肾的时节

冬天属于闭藏的季节,在中医来说肾主封藏,也就是说冬天是养肾的时节。冬天通过进补,养肾,可以使肾更为充盈。阳气偏虚的人,选羊肉、狗肉、鸡肉等;气血双亏的人,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不宜食生冷燥热的人,可选用枸杞子、红枣、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

3、出汗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

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出点汗,能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功能。锻炼时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以微汗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4、护脚寒从脚底生


寒从脚底生。足为人体最远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而中医认为足底穴位与内脏关系密切,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所以要注意足部保暖防寒。冬季健脚即健身。

5、通风开窗通风

冬天家里一般都会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人们总是在这个空间里呼吸会导致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缺少氧气,人体会出现头晕,胸闷的问题,所以要多通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6ca51171b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1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