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祭祀文化

2022-04-02 02:51: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满族祭祀文化》,欢迎阅读!
满族,祭祀,文化

1 满族祭祀对汉族产生的影响在东北地区一些汉族人口较多的地方,满族传统祭

祀虽不像清代那样普遍和正规,但其习俗却对当地的汉族相关风俗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地处辽宁、吉林两省交界的海龙县1937年所印县志记载:“海龙满汉杂处,同化已久,惟祭典有同者,有不同者。其祭祀猪,名之为还愿。届祭日夜五鼓,设香案于庭前,将猪置桌上屠之,割猪之上唇及腰脊,尾尖各少许,掷房上,曰领牲。以祭余请亲友食,曰食祭肉。然亦只限以三日,出三日则不食之矣。其不同者,汉人每逢元旦、上元、端午、中秋致祭先祖,满人除祀祖外,兼有祭索伦、妈妈之举。祭法,猪两口,有剥皮者,有退毛者,以一口邀食亲友,亲友席地坐,或饮酒,以一口为肉糜,羼小米煮粥,曰小肉饭。锅灶安大门外,以备素不相识之行人食。是夕跳莺歌神,并食夜色饭,余则分赠亲友。其祭时,大半在每年十月初。汉军人稍异,其所跳者名曰老虎神,食法与汉人祭祀猪相等”[2]。其记述虽与前引《开原县志》略同,但从中却能更明显地看出,满族萨满祭祀不仅仍在民间保留,而且还对汉族的类似习俗产生影响。

[2]见《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东北卷》第、309页。

2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又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方面,由于大部分老萨满已相继去世,过去侧重

于研究考察的萨满祭祀活动已逐渐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生活的改善,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萨满文化的整理成果也越来越剧丰富,一些本来有萨满祭祀传统的家族,结合续修家谱等家族联谊活动,开始重新恢复中断多年的以怀念祖先、和睦宗族为基本目的的祭祀,还有很多家族出于民族感情,参照清代官方或民间的祭祀文献,并根据本家族的具体情况,利用传统节日等场合,邀集族人举行祭祀,有的家族还特意修建了家庙或堂子。尽管当代的满族祭祀活动,大都是按照传统的程式举行,但由于时代的变化,大多数都已淡化了原始信仰的成份,而更多地富于联络宗亲,求福迎祥,保存民族文化的色彩,成为满族萨满祭祀文化在新时代的表现形式。

3 满族祭祀礼仪(一)、祭祀准备 主要是备办供品祭器, 供品:如拣选所用粮食,

做米酒等,其所制面食供品,可迁用满族民间习见的以黄米面或糯米面制成的粘豆包,豆面卷子(俗称驴打滚儿、苏叶饽饽等,数量一般为九或九的倍数,如每盘九摞、每摞九个等等。酒则以蒸熟的米饭发酵制成,猪则按传统规定的标准预备。 祭器:满族萨满祭祀所用的神板、祖宗匣、香碟、扬手架、索伦竿等,大部分都可用木料按照图样制做,其余如锡制五供(供于佛像前,包括香炉一、香筒二、烛台二)炕桌、盘、碗等,都可以现有家用者代替。 供祭对象:如家谱(抄成谱单样式)可用原存者或根据记载绘写,索绳可用五彩线制做,佛像、关羽像等,用家中原备者或购买者即可。索伦竿可照相关记载中的样式制做和安放,但位置一定要在院庭内东南方向。 (二)朝祭、 主要内容是祭祀西墙所供(())诸神。一役包括佛、关羽、观音等有具体画像者,也有的将本家家谱挂于西增一同祭祀。其祭祀仪式大体分为摆供、上香、敬酒、叩拜、领牲、省牲、煮肉、摆件、献祭、吃福肉、收贮祭器等程序,已见前述。 因为现在绝大多数家族都已没有熟悉祭祀仪轨的萨满,故建议在祭祀中不建议再使用萨满,以其家族年辈较长者为主持者,可设一有声望并具备一定文化水平者,负责宣读祭辞祭文。其内容可用原有汉字注满文音译者,也可以参照清宫及满族民间祭辞自拟。以得到比磕哑巴头更好的祭祀气氛。 (三)、夕祭。与朝祭仅有两个重要区别,一是祭祀神位在北墙,祭祀的对象主要是本民族原始的部落神和祖先神,二是祭祀过程中有背灯的仪式,详见上述。 (四)、祭天,均在室内祭祀次日举行。主要仪式在本家住宅院内索罗竿前。 1 1、祭祀准备。供品通常不再用糕、饼等面食,而以酒(或水)及生米(拣选过的黄米


或小米)为主、除摆在供桌上的以外,还要另备一些用作撒米和煮小肉饭祭具中必有的是准备更换的新索罗竿,而旧竿须提前取下,并按制处理妥当。此外要在竿座前摆供桌,并于院内支大铁锅两口,用作煮肉和煮小肉饭。所备的餐具也应多于室内祭祀。 2、祭祀过程。大体如前文满族民间祭祀的类型和形式部分所述。即室内告祭、室外告祭、撒米、念祭辞,领牲、省牲、立竿、煮肉、拿件、摆件、献祭、煮小肉饭、吃大肉和收拾祭品祭具等。其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立新竿的仪式是在省牲(杀猪)和煮肉两个环节之间进行。其中包括在竿尖蘸猪血、套猪颈骨,将碎肉、米等放入竿顶锡斗内等具体仪式。按照满族人祭天的传统观念,这些是直接奉献给天神的供品,民间所谓饲喂鸦只是其表面形式。真正的祭天仪式实际上的从立竿以后才正式开始。 (五)、换索。这种仪式在民间主要寓意为家族中的小孩祈福和使本家族子孙繁衍,人丁兴旺。所祭祀的主要对象佛陀妈妈和必用的柳枝,都是为了达到这一愿望。与室内的祭神和院中的祭天相比,这是一项附属的祭仪,除有力之家专于第三日举行外,也有的是在第一日朝祭过程中同时举行,即在朝祭陈设时将子孙绳和柳枝按换索的需要安放,在祭祀过程中在室外柳枝前加放一张供桌和一份供品,室内的祭仪与柳枝前求福带索穿插进行。还有的人家即使单独举行换索祭祀,祭品也只用家禽或鱼而不用猪。 举行换索祭祀的主要场所在南窗下的拴系连接室内西墙索绳的柳树枝前。除供桌上摆放供品外,预备的新索也悬挂在树枝上。很多家庭在小儿戴索前后,把煮熟的面食供品(俗称水团子漂饼发即用黄米面制做的小圆饼)也夹在树枝上,令小儿抢而食之,谓之抢福,并谓抢得越多越好。换索仪式的最后,要把索绳整理好,重新装在妈妈口袋中,挂在西墙北侧。这个口袋在民间看来,就是生育女神佛陀妈妈的化身。 以上所述,是满族家祭中比较完整的祭祀体系。在实际应用中,祭神中的家祭、立竿祭天、换索都可以根据需要和具体条件单独举办,并非绝对要求按步就班地作满三天。比如满族传统婚俗中有姑娘出嫁前男方家要送摘索猪,供女方家祭祖,这时所用的仪式即与祭神中的朝祭类似,只不过祭告祖先和神灵时加入相关的内容而已。 4 满族将西墙作为供奉祖先的神圣部位,不准在此挂衣物,张贴年画;西炕俗称“佛爷炕”

供有“祖宗板子”。忌讳人们尤其是女人随便坐卧。通常客人也不得在西炕休息,更不许将狗皮帽子或鞭子放在这里。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不许从锅灶、火塘的三脚架上越过,不能用脚蹬踏或者随便坐在锅灶上或火塘边;不准在锅灶口或塘上烤脚、袜子、鞋靴;禁止将吃剩下的食物、骨头、鱼刺等扔进锅灶或火塘里。 5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780c11027284b73f342501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