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阿玛蒂亚·森正义论思想

2023-04-04 18:21: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阿玛蒂亚·森正义论思想 》,欢迎阅读!
蒂亚,阿玛,浅析,正义,思想

浅析阿玛蒂亚·森正义论思想

作者:杨玉斌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52



杨玉斌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正义是哲学、伦理学的重要概念。人们对正义的研究及探索的内容积极丰富,阿马蒂亚·森是当代杰出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领域的一项突出贡献就是提出了以能力为基础的正义观念。这一观念的提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即从以社会资源为基础扩展为以能力为信息基础,而能力就是能过有价值的生活的实质自由。森的自由理念是在“实质的”意义上定义的。通过对森正义思想的研究,我们发现其思想已与我们的生活及其人类的发展紧密联系一起的。

关键词:正义;公平;自由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058-02

一、阿玛蒂亚·森正义论思想的研究背景

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崇高理想和永恒的追求,是人民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完善的政治制度或社会制度的原则,正义是政治领域的基本,这些价值当然也受到了当代西方思想家们的倍切关注。在西方思想家看来,“平等自由”是借助来实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的论证,同时也借助“平等自由”就现存的制度来看,为使资本主义制度更好的发展,将各方的利益和社会矛盾置于具体的制度和政策中进行适度的调整,以维护社会秩序安全稳定的发展。1971年,罗尔斯发表了《正义论》立即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正义论》出版不久,诺齐克出版了他的论著《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提出了“权力正义”理论。罗尔斯与诺齐克的对立支配了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方向,使得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只能在罗尔斯与诺齐克之间确定位置。而阿玛蒂亚·森的正义理念的出现,引起了人民的广泛关注。在对罗尔斯、诺齐克等人思想比较中,阿马蒂亚·森展开了对社会正义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其对社会政治根源存在的不平等、贫困等不正义问题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为解决社会政治根源存在的不平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从另一方面讲,只有在社会这种大背景下分析森的正义理论,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把握其实质和特征。从而提出并完善了他们的正义论思想。阿玛蒂亚·森正义理论,有其突出特色。阿马蒂亚·森是一位对福利经济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因其做出特殊贡献而获得1988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著作横跨诸多领域,不仅体现森的广泛的学知和深厚积累,更表现出森对于不平等世界范围内存在不平等的社会现象,以及对此相关的自由、人权、民主与正义等理论问题的深切关注和严谨思考。森明确指出,正义的问题森罗列出这样一个框架,即:关注实际生活与现实,而不只是停留在抽象的制度和规则上;减少社会的不公正,而不是仅限于寻求绝对的公正;可以跨散全球,而不只是仅限于某个国家的范围以内;允许多种不同的正义现象同时存在,森在认可了罗尔斯正义论的重要贡献,也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奠基之作提出了批评。然而对罗尔斯、诺齐克的正义理念的关注、研究较多。对森的正义理论的关注、研究相对较少。与罗尔斯、诺齐克的正义理论比较起来,森的正义理论的特色、优势显为突出。

二、阿玛蒂亚·森正义论思想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从古至今,正义就是人类视为追求的社会现实的目标和价值理想,正义不仅哲学更是伦理学的重要概念,森提出的“实质自由”理念,从“机会”和“过程”两个视角


对“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进行了糅合。森的自由理念是在“实质的自由”意义上定义的,即人们有理由享受珍视的那种生活的“可行能力”。个人的“可行能力”指的是此人有期望实现的、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的组合,个人认为值得去做的或达到的多种多样的事情或状态,森研究的理论思想涉及社会选择、道德伦理、社会公正、自由与理性、福利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中所涉及的所有重要课题,包括贫困、饥荒、社会保障、工业化、社会成本效益分析等等,森的突出贡献领域,分别是:社会选择理论、个人自由与福利和贫困指数衡量、伦理问题、饥荒问题等。不仅如此,对于社会底层人民与道德的关切,他被誉为“经济学的良心”。通过对森实质自由思想的研究,不难发现实质自由其实与我们生活的社会乃至人类的发展紧密联系一起的。

2.实践意义。指导人类发展,实践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的经济增长已由过去的单一发展向多元化、全面自由的发展转化,由传统的技术工具模式向和谐的有机模式转化,这是人类主体的发展。作为对增长发展的突破和对人自由本性的追求,森的理论正是对现代社会的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研究。森总结了经济伦理思想将人作为主体进行理解,进而指导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把人看作经济人、社会人、文明人的有机整合,是作为完整的整体出现的,它强调人本身的综合发展,又提倡人际间的平等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观念不仅是对终结客体化的日常世界经济决定论的有力应和,而且它期待着人类和谐的发展。

3.对全球正义的意义。正义是作为一种追求的理想主义思想,无疑从古至今,我们对正义的探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路程:从柏拉图到罗尔斯,从诺奇克到森。正义一度成为人们以及政府倍切关注的话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正义问题开始逐渐超越了地域界限,成为全球性的公众问题。正义有助于促进全球范围,而非某一国家主权为边界,推进民主化的全球政府或全球选举,对推进不是完美的全球公正将会极容易为人民接受,因此,也将有效地鼓舞和促进国际范围的实际行动。

4.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主义实践意义。我国经过建设时期的发展,深刻理解了人民全面发展与能动性作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重任,面临着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因此,尤其需要深刻领会森的经济学理论的精华,对我国人民的全面发展的和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进行指导自由是人生和社会的崇高理想的永恒追求,在人类历史思想发展的长河中,自由从始至终是人民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建设和谐社会,完善社会正义理论体系就必须深入研究“社会平等自由”的问题,因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之一便是“平等自由”。同时“公正平等”也正是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人民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进行,社会中公平正义的各种矛盾已日趋严重,党和政府的政策已不能满足人民越来越高的社会公平正义要求。与此同时,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和维和社会公正平等仍然任重道远。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就必须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重大任务,使全体人民能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去平等参与、平等竞争、平等享有。

三、森正义理论思想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启示

森的正义理论,从对各国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尤其是各国家政府公共政策发展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各国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政治文化方面,都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就使得各国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越来越具有共同性。既然各国面临着这些相同的问题,彼此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又越来越紧密,那么,各国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政策、措施,彼此不可避免地要相互借鉴和影响。同时,就森所进行的实证性研究所涉及的空间范围来讲,并不局限于一国一地,加之他采用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这就必然使得他的研究成果更具合理性和普适性。这就决定了森的正义理论,必然能够为我们所借鉴和吸收。森用能力的方法分析正义问题、贫困问题、平等


问题等,这种能力方法可以启发我们,在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时,要把促进人的能力的不断提高,作为价值评价的重要指标。党在十八大会议中提出公平正义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人们不懈努力维护和促进公平正义的发展历史就是人类的文明史。社会主义就是在反对不平等、不公正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斗争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最低要求就是公平正义;坚持社会主义,必然追求公平正义。马克思主义不仅把公平正义作为最高诉求,而且揭示了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途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坚持和发展,本身就包括对科学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理论丰富和实践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再到十八大中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倡导平等、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我们党对公平正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体现了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不难看出,森的这些思想能够为我们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中国发展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理论帮助,能够为我们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评价指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反映了人类的共同愿望。

参考文献:

[1][]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1.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约翰·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M].1.姚大志,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

[3][]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M].1.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4][印度]阿马蒂亚·森.理性与自由[M].1.李风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印度]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1.任赜,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78e2e5bf3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