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 卷三原文及翻译

2022-04-01 21:35: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容斋随笔 卷三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随笔,翻译,容斋

容斋随笔 卷三原文及翻译

容斋随笔 卷三和归去来【原文】今人好和?归去来辞?予最敬晁以道所言。?答李持国书?云:足下爱渊明所赋?归去来辞?,遂同东坡先生和之,仆所未喻也。建中靖国间,东坡?和归去来?,初至京师,其门下宾客从而和者数人,皆自谓得意也,陶渊明纷然一日满人目前矣。参寥忽以所和篇示予,率同赋,予谢之曰:童子无居位,先生无并行,与吾师共推东坡一人于渊明间可也。参寥即索其文,袖之出,吴音曰:罪过公,悔不先与公话。今辄以厚于参寥者为子言。〞昔大宋相公谓陶公?归去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五经?鼓吹。近时绘画?归去来?者,皆作大圣变,和其辞者,如即事遣兴小诗,皆不得正中者也。【注释】自谓得意:自以为做得不错。辄:就。【译文】今天的文人喜欢唱和陶渊明?归去来辞?,我最佩服晁以道所说的话。他在?答李持国书?中说:先生喜欢陶渊明所作?归去来辞?于是与东坡先生和它,这我就不明白。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东坡有?和归去来?辞,文章刚传到京城时,他门下的宾客,随他唱和的有好几个人。都自以为做得不错,真是一日之间满眼都是陶渊明了。参寥突然把他和的篇章给我看,大概和赋一样,我告诉他说:童子不敢占据高位,先生面前不敢同行,我和大师共同推举东坡先生与陶渊明并驾齐驱就足矣了。于是参寥就把他的文章索回,装在袖里走了,并且用吴语说:对不起先生,我懊悔没有早点向先生请教。现在我把爱重参寥子的话对先生说。〞旧时大宋相公称陶渊明?归去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五经?的传播者。近来画?归去来?的都画成了大圣变,唱和陶公的作品就如同即事所作的遣兴小诗。这些都是与原意不符的。李太白【原文】世俗多言李太白在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台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临终歌?而卒。〞乃知俗传良缺乏信,盖与谓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注释】捉月台:又称联壁台。在安徽马鞍山采石矶的陡峭绝壁间,翘首展翅,突兀江干,势态险峻,十分壮李白观。传说李白醉酒后即从此台跳江捉月,故名。炙:烤肉。【译文】世俗多传说李太白在当涂的采石酒醉后行船于长江之上,因见到水中月亮的影子,便俯身去捞取,结果失足落水而死,所以采石今筑有捉月台。我考察李阳冰为李白所作的?草堂集序?中说:我任当涂县令期间,李白病重,有很多卷草稿,还没有修订,他在病床上把草稿交给我,嘱咐我为之作序。〞另外李华所作?太白墓志?也说:太白作?临终歌?而死。〞由此可知社会上所传的,实在不可信。这大概和说杜甫因吃了白酒、牛肉块,饱胀而死,是一样的无稽之谈。鄱阳学【原文】鄱阳学在城外东湖之北,相传以为范文正公做郡守时所创。予考国史,范公以景祐三年乙亥岁四月知饶州,四年十二月,诏自今须藩镇乃得立学,他州勿听,是月,范公移润州。?余襄公??饶州新建州学记?,实起于庆历五年乙酉岁,其郡守曰都官员外郎张君,其略云:先是郡先圣祠宫栋宇隳剥,前守亦尝相士,而未遑缔治,于是即其基于东湖之北偏而经营之。〞浮梁人金君卿郎中作?郡学庄田记?云:庆历四年春,诏郡国立学,时守都官副郎张侯谭始营之,明年学成。〞与余公记合。范公在饶时,延君卿置馆舍,使公有意建学,记中岂无一言及之?盖是时公既为执政,去郡十年矣。所谓前守相士者不知为何人?【注释】余襄公:余靖于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病逝,享年65岁。英宗念其辅先皇有功,谥号襄〞,后人称他为余襄公,?武溪集?二十卷遗世。他是岭南继张九龄之后的又一扬名之士,是北宋时期


的一位政治家、外交家。【译文】鄱阳学宫在城外东湖的北面,相传是文正公范仲淹任郡守时所创立的。我考察国史,范公在仁宗景祐三年(1036)乙亥岁(按三年为丙子,二年为乙亥)四月任饶州太守,四年十二月,诏书规定必须是藩镇才可以建立学宫,别的州不许建,当月,范公改任润州知州。?余襄公集??饶州新建州学记?实为仁宗庆历五年乙酋岁(1045)建立,当时的郡守是都官员外郎张君,大概说:起初郡城里先圣祠宫房屋毁坏,前郡守也曾看过地形地势,只是还没有来得及修建。于是张君就用祠宫旧基,在东湖北边建起学宫。〞浮梁县人金君卿郎中所作的?郡学庄田记?中说:庆历四年春天,朝廷下诏命令郡国建立学宫,当时郡守都官副郎张侯谭筹建,第二年学宫建成。〞与余公所记相符。范仲淹在饶州时,曾请金君卿建立馆舍,如果范公有意建立学宫,难道记中会只字不提吗?况且此时范公已入朝掌管朝政,离开饶州十年了。所记曾观察地形地势的前太守不知道是什么人?三女后之贤【原文】王莽女为汉平帝后,自刘氏之废,常称疾不朝会。莽敬惮伤哀,欲嫁之,后不肯,及莽败,后曰:何面目以见汉家。〞自投火中而死。杨坚女为周宣帝后,知其父有异图,意颇不平,形于言色,及禅位,愤惋愈甚。坚内甚愧之,欲夺其志,后誓不许,乃止。李昪女为吴太子琏妃,昪既篡吴,封为永兴公主,妃闻人呼公主,那么流涕而辞。三女之事略同,可畏而仰,彼为其父者,安所置愧?【注释】愧:惭愧、羞愧。【译文】王莽的女儿是汉平帝的皇后,自从父亲废汉自立以来,她常常称病不参加朝会。王莽对她既敬畏又哀怜,想让她再嫁,她坚决不同意。等到王莽败亡以后,她说:我有何脸面去见汉家皇帝呢?〞于是自己跳入火中烧死了。杨坚的女儿为周宣帝皇后,她知道杨坚有篡夺帝位的阴谋,极为反对,常在言谈举止中表现出来。等到杨坚篡位,她更加愤怒。杨坚对此感到很惭愧,想让她改变初衷。她发誓绝不容许。杨坚只得作罢。李昪的女儿是吴国太子琏的妃子。李昪篡夺吴国的王位后,封她为永兴公主,她每次听到别人称她公主,就流着泪制止。这三个人的事迹,大致相同,可尊可敬,难道那些做父亲的不感到羞愧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7cf92d4b6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b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