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2022-05-27 22:28: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文: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欢迎阅读!
低年级,激发,兴趣,如何,论文

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内容摘要】

激发阅读兴趣,创设充满活力充满个性色彩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在活泼有趣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文文字的美,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走进课文,与文本直接进行语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并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学中,教师要因“趣”利导,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程序、探索性的教学活动,积极把学生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现实。让学生主动参与,运用生动的、形象的材料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激发 低年级学生 阅读兴趣 【正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12年级)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放在阅读教学第一学段目标的第一条,可见“阅读兴趣”的重要性。为此,在阅读教学中,创设充满活力充满个性色彩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在活泼有趣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感语文文字的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走进课文,与文本直接进行语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并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上好一节阅读课的关键所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在阅读教学中,我尽可能用生动、形象的材料进行教学,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鼓励他们动眼、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在活泼、有趣的语文实践中主动学习,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激发阅读的兴趣。

一、因“趣”利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热情与兴趣都是学习积极性的心理成分。每个人只要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就一定会表现出热情,有了热情,就会完成得很出色。小学生都具有好动的天性、爱玩、有强烈的求知欲这些潜在的兴趣倾向。在教学中,教师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因“趣”利导,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程序、探索性的教学活动,积极把学生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现实。如:在教学《松鼠和松果》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程序:读故事——演故事——谈故事(谈体会)“你喜欢文中的小松鼠吗?为什么?请说说你的想法。”这样,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激情并主动参与其中,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以生动形象的教材激发阅读的兴趣

刚入学的儿童对世界充满了新鲜感、好奇心,他们的思维具体、形象,又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基础,所以我尽可能运用生动的、形象的材料进行教学,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嘴巴动起来,激起参与学习的兴趣。

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大多配了一些直观形象、色彩鲜明、学生喜爱的图画,可以让学生以课本为据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学生就能参与到其中,如教学《北京》这篇课文时,我利用教材上的插图,让学生较快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先让学生观察画面,进行说话。此时,学生通过观察,纷纷发言,一个比一个说得好。其中一位同学说:“国庆节那天,天安门广场上有许许多多的鲜花,有红的、黄的、蓝的、白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又有一位学生补充说:“五星红旗在天空中飘扬;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高挂着毛主席的像,两边各有四盏大灯笼和四面红旗”。学生观察得多么仔细,说得又那么精彩。通过学生观察、思考、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又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积累了语言,激发了他们阅读文本的兴趣。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激发阅读的兴趣


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据此,我让学生在学习中做一做、画一画、演一演,这样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实践,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努力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为了让学生理解《乌鸦喝水》中乌鸦是怎样喝水的过程,我事先让学生准备好瓶口较小的玻璃瓶和许多小石子,且瓶子里的水有多有少,当课堂中读到“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这个句子时,我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着乌鸦做一做,顿时,课堂沸腾起来了。你放一颗,我放一颗,水果然慢慢升高了,这时学生真正理解了“一颗一颗”和“慢慢”两个词,学生脸上洋溢着笑容,突然,一个同学通过动手观察后说:“乌鸦真能喝到水了吗?水在瓶子的下面了,瓶口全是石子了。”我借这个机会,启发思维:“在怎样的情况下,能用这个办法让乌鸦喝到水?”这时有的学生议论纷纷,有的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左思右想,随后,有的学生感悟到了。马上又倒上一点水试起来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实践、思考明白了:瓶子里的水不能够太少。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但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且还活跃了思维,知道了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极大的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小小的船》这首诗韵味很强,学生在诵读时就已经理解了诗歌的情境,那么怎么让学生的这种激情,再一次升华呢?我认为让学生把自己读到的、想到的都用自己的笔画下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飞机、火箭、宇宙飞船载着许多好奇的小朋友,都升上了天空……学生每幅画都代表着他们的心愿,体现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也体现出了他们渴望到大自然中,到宇宙中去探索、去创新的愿望。同时学生也在画一画中增强了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妈妈》两篇课文,故事性很强,课下我准备了一些动物头饰和简单的道具,指导学生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在表演中,及时指导点拨,示范动作,提示语言,学生在表演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合作,表演也同样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主动参与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因此,主动参与对于学生认知的发展极为重要,关乎着阅读的成效,影响着兴趣的形成。

为了让学生干一点他乐意干的事,学一点他自己想学的学问,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在教《秋天的图画》前,布置学生收集最喜欢的有关秋天的图片、画册、照片等;上课时,让学生把收集到的都展示给同学们,互相交流,使学生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同时也感受到了乐趣。一篇课文上完后,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我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春风吹》这首儿歌后,激励学生找春天、唱春天、画春天、赞春天。其中一位学生编了一首儿歌“春风吹,春风吹,吹得花儿红又红,吹得柳树绿油油……吹得太阳暖洋洋,大家快来播种子。”学生积极参与到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让学生多看看、多找找、多说说、多做做、多画画、多演演、多唱唱,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喜悦。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必定会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831cd38a1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6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