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补肺气

2023-12-18 15:5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黄芪补肺气》,欢迎阅读!
黄芪

黄芪补肺气

黄芪是补气良药 侧重补肺气

黄芪是补气良药 侧重补肺气。黄芪是一味中药,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敛汗固脱之功效。与党参一样,都是补气中药。然而两者有不同之处,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中药党参侧重补脾气,而中药黄芪,侧重补肺气。

一、黄芪功效

功效一:益气固表,利水消肿

益气,就是健脾气补肾气;固表,简单点说,就是加强机体防护功能,用中药黄芪泡水喝,可益气固表。另外,黄芪还具有利水退肿功效。中医称,脾主运化,负责运化水液在机体中的消化、吸收、代谢、排泄,而这些功能均依靠脾气功能正常来维持。脾气亏虚,运化水液的功能不好,水液在体内滞留,便会出现水湿浮肿症状。生黄芪既能补气以治本,又能利水以治标。 功效二:补气升阳

炙黄芪补气升阳功效较强,因此善补脾肺之气。脾为生化之源,肺主一身之气,脾肺气虚的人,常感头目眩晕、消化不良、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用党参、黄芪、白术等治疗效果好。 功效三:止虚敛汗

中医认为,卫气主管机体表面汗腺的分泌,如果卫气不足,汗腺失去控制,会出现自汗现象。自汗是不因劳累活动,不因天热及穿衣过暖,不因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自然出汗,是病态的。黄芪有止虚汗的作用,用于因体虚而出汗过多的各种自汗。

二、注意事项

黄芪有双向调节血压的作用,用量大于30克了能降压,用量小于15)能升压,有血压高的病人要注意。

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热毒炽盛的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


败酱草等。

三、黄芪三名配

1、黄芪配人参

人参味甘,性平。入脾、肺经。可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人参大补元气,常用于急救,如独参汤治气虚欲脱。大失血后,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人参可益气固脱,急煎服后脱症消失,血压恢复,可为抢救营得时间。因可补肺益脾,也用于肺气虚及脾虚。热病后之气阴两虚及消渴患者用之,可益气生津止渴。气血两虚,心神不安患者用之,可益心气,安心神。人参补气兼能养阴,其性守而不走;黄芪补气兼能扶阳,走而不守。二药为伍,一动一静,阴阳兼顾,通补无泻,补气之力大增。脾虚用之鼓舞中气;肺虚用之补气固表。人参常用量315克,另煎。急救用人参一味急煎,称独参汤,每次用930克。 2、黄芪配防风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主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风疹瘙痒等病症。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

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防风祛风解表,胜湿解痉,止泻止血。黄芪甘温补气固表扶正,防风辛散祛风解表驱邪。二药伍用,防风辛散温通,可载黄芪补气之功达于周身,黄芪与防风相得益彰。古人云:【,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二药合用,散中寓补,补中兼疏,动静结合,相辅相成。主治表虚自汗,四肢酸楚等症;虚人易患的感冒诸症。防风常用量39克。 3、黄芪配当归

黄芪配当归,名曰当归补血汤,由黄芪与当归以51的比例构成,功能补气生血。方中重用黄芪,其用量五倍于当归,其义有二:一是本方证为阴血亏虚,以致阳气浮越散亡,此时,恐一时滋阴补血固里不及,阳气外亡,故重用黄芪补气而专固肌表;二是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配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88d008883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