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 (1)

2022-07-12 00:32: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 (1)》,欢迎阅读!
人类,永恒,社会,主题,发展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现代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发展理论研究在国外一直是一门“显学”,流派纷呈,观点各异,形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发展观。其中的有些观点,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欧美各国,为一个专门领域的发展理论研究出现在二战之后。从发展观的角度看,占主流位置的发展理论主要有这样几个流派:

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观。其基本观点是,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中心内容;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首要标志;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尺度,甚至是惟一尺度;发展规划是实现工业化和实行追赶战略的重要手段。这种发展观具有明显的片面性,自一开始就受到了激烈的批判,影响力逐渐减弱。

现代化理论的发展观。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现代化理论,试图以西方特别是美国的现代化为样板,从社会进化论角度描绘发展的图景。70年代以后,美国学者布莱克提出了“比较现代化”的理论和方法,试图对现代化理论的“欧美中心主义”倾向进行修正。该理论认为,现代化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化,非现代的和非西方的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并不是用一个简单的“西方化”概念就可以概括的复杂过程。在研究方法上,它反对传统与现代的两分法。

增长极限论的发展观。70年代初,美国学者梅多斯等人提出了增长极限论。这一理论认为,传统发展观只注重经济增长和人的物质需要,忽视了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受到的破坏。实际上,人口增长、粮食生产、投资增长、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具有按指数增长的性质。如果按照这个趋势继续下去,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经济增长在今后100年内的某个时期将达到极限,因此人类应制止增长和技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把环境因素纳入到发展内涵,是增长极限论的重要贡献。

综合发展观。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1983年出版的《新发展观》一书,对综合发展观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他认为:“这种发展观是整体的、综合的和内生的。”所谓“整体的”,就是要突出文化价值在发展中的地位,强调发展应当是基于文化价值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利1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益与文化价值的统一。所谓“综合的”,就是指各个部门、地区和社会阶级要在发展中求得协调一致,发展应该使各个部门、地区与社会阶级之间增强内聚力。所谓“内生的”,则是指发展要充分依靠和利用本国的力量和资源;同时,内生发展也表现为人的各种因素和权利的意义,发展不仅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人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发展应该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肯定发展的必要性。只有发展,才能使人们摆脱贫困,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因此,承认各国的发展权十分重要。二是强调发展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保护需要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环境保护的好坏也是衡量发展质量的指标之一。三是提出了代际公平的概念。人类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后代人拥有与当代人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当代人必须留给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包括环境资本。四是在代际公平的基础上提出了代内公平的概念。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大。因此,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环境修复责任。

人类发展观。这一理论是联合国开发署在1990年提出的。它着重于人类自身的发展,认为增长只是手段,而人类发展才是目的,一切都应以人为中心。人类发展主要体现于人的各种能力的增强,这些能力包括延长寿命的能力、享受健康身体的能力、获得更多知识的能力、拥有充分收入来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等。

演进趋势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外发展理论经历了几个明显不同的阶段。从总体上说,发展观的内涵逐渐丰富,对发展问题的研究也力求从单一的视角逐渐走向多元的、综合的考察。

第一,从经济增长到社会发展。按照传统发展观,发展即是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等同于经济增长。这种发展观并没有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真正的经济增长,相反却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反思,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并不是一回事,

2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增长”不等于“发展”。到了80年代,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仅仅谈经济发展是片面的,发展还应该包括社会发展;如果忽视社会改革和进步,就谈不上真正的发展。8090年代提出的综合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人类发展观,则进一步扩大了发展的内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认识到了人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强调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人既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最终动力。

第二,从欧美中心主义到发展道路的多样化。早期发展观认为,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是不发达国家的榜样。所谓发展,就是西方化,甚至是美国化。70年代后,这种欧美中心主义受到了激烈批判,学者们开始注意从不发达国家的国情出发来研究发展问题,探索不发达国家发展的新途径。90年代开始,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在发展观上实现了新的变革。许多西方学者认为,一国的发展再也离不开世界的发展,世界的发展对一国的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影响既有制约性,也有促进作用。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可。但是,对于如何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各方面的观点并不一致,特别是对如何协调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方面的经济、政治利益,争议更大。但不管如何,强调发展的全球性,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思考发展问题、调整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广泛共识。

第三,从关注发展的速度到关注发展的后果,日益重视发展所带来的综合效应。在传统发展观看来,发展是一个没有问题与危机的过程。但到了70年代初,“增长极限论”首次揭示了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全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可持续发展观则把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发展放到一起来考虑,并把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西方主流发展理论开始从强调宏观层面的发展问题转向强调微观层面的发展问题,即强调基层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对人类学的重视,对社区发展、社会资本的探讨,就属于这种情况。这种理论认为,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如何构建安定的、和谐的、互助的邻里关系,实现人的发展、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紧迫问题。而社会资本理论,则把人际关系中的合作、信任和规则也看作是一种能带来增值的资本。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919e12f28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4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