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2023-04-06 01:01: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一必修一《再别康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康桥,教学设计,必修,高一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高一必修一《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 2 引导学生体味诗中的意象美; 3 当堂背诵全诗。

二、 教学重难点

1 诗情的领悟是难点与教学的重点; 2 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三、 教学设想

以诵读为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面、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 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

四、 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语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 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 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 《再别康 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二、 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1918年赴 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 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三、 简要情况一康桥情结),由此引出对《再别康桥》的示范朗诵。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秋,徐志摩经美国到伦 敦,在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习,1922年上半年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特别生转 为正式研究生。过了半年的正式学生生活后,8月中旬回国。19233月在《时 事新报》上发表了第一首记忆康桥的诗--《康桥在会吧》,但艺术上松散冗长, 效果不佳;19257月再次访问伦敦,19261月写下了为人熟知的现代散文 名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8月第三次来到英国,1116日快要归国 的途中,灵感闪现,挥洒自如地写下了的传世经典之作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 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 情别绪。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 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 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三、 欣赏配乐朗读V再别康桥〉,先让学生读,再用范读,学生能找出差距 5分)

四、 朗读直至背诵全诗(配乐)(10分) 五、 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16分)

先引导学生把握诗中的意象(提问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他们说出这是为什么--有诗人的情感融入;再让学生分析这些意象分别融入 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1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进而由教师总结出意象的含义--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的恋情。他甚至 永远留在这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全诗通过这些意象构筑 了梦幻般的氛围,如一首小夜曲,让人如痴如醉。

(配合板书

六、 课后小结1

\"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 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

--谢榛《四溟诗话》 七、 课后作业1

1、每人写一首小诗,借景物抒发某种感情2

选学徐的其它诗歌。

八、 结束语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无需惊讶,更无需欢喜 转瞬间我便消失了踪影 我们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这相互交汇时的光亮 板书设计: 再别康桥 徐志摩 云彩 …… 金柳 …… 青荇 ......

潭水 ……依恋之情 长篙 …… 星辉 ……

(客观物象) + (主观情意)= 意象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971e64875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