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元散曲发展概况(包括一些曲的基本常识和重要作家作品)素材粤教版选修系列

2022-11-12 05:13: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元散曲发展概况(包括一些曲的基本常识和重要作家作品)素材粤教版选修系列》,欢迎阅读!
散曲,作家作品,选修,素材,概况



元散曲发展概况(包括一些曲的基本常识)

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代散曲,杂剧属戏曲艺术,而散曲则有如唐宋之词,是一种特殊的诗歌。

曲,作为一种可以歌唱的音乐形式,因为唱起来曲折荡漾,所以叫曲,其起源是很早的。至晚在战国时代就有“曲”这个名称了。汉代的乐府,是有伴奏的歌曲,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称为乐府歌辞。南北朝时,南朝的宋齐梁陈之乐发展到唐代,就是所谓的清乐;北朝之乐,到了唐代,经唐人的改造创新,成为自太宗以来即已兴盛,玄宗时臻于极盛的燕乐。这也就是后世南、北曲之本。唐宋时期兴盛的词,本来就是可以歌唱的长短句,其曲调自然与传统的曲有密切关系。南宋后期,词的创作趋于衰落,而北方长期流传于民间的长短句歌词,在金元时期,由于各民族的交融,又吸收了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及西域人的乐曲,逐步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北曲,并取代了宋词的地位,这就是散曲。元代的散曲,正是继宋词之后兴盛起来的一种新的诗体。散曲的每首曲子,都有一个曲牌。所谓曲牌,就是每首曲子的曲调名称。这些曲牌,有的与词牌完全相同,有的是原来少数民族的歌曲,当然还有很多是散曲独有的。这些曲牌,都分属一定的宫调,每个曲牌,都有句数、字数的限定。散曲和词最主要的两点差别:一是散曲用韵比词更密,甚至句句押韵;二是散曲可以加用衬字。由于散曲有腔格的限定,因此,在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时必然受到束缚,这同样也是格律诗和词共有的问题,而散曲衬字的技巧,即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或减少这种束缚。而且,也可以使作品在语言上更加活泼,保持了散曲固有的通俗质朴的风格。

从结构上来看,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类。小令就是独立的一支曲子,也称“叶儿”根据某些乐律可以衔接的关系,还可把两个或三个曲牌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带过”曲,也属于小令。“过”字,原写在第一个曲牌之后,也有写作“带”或“兼”的,亦即“带过”的意思。应注意的是,不是任何两个或三个曲牌(即使是同一宫调的)都可构成一个“带过”曲,哪些曲牌可以连接,是有固定格式的。

套数,亦称散套。一个套数,是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一个完整的“组曲”。一个套数,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短的可以只用两个曲牌,长的可连用几十个曲牌。而哪些曲牌可以连接成一个套数,以及这些曲牌的连接顺序,都是有限定的。一般情况下,每个套数都有一个[][尾声]作为最后一个曲牌。

元代散曲的发展,大抵与杂剧相同,以成宗时为界分前期与后期。前期作者的活动中心在大都,作者中有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如刘秉中、杨果、卢挚、姚燧等,也有以杂剧创作为主的戏剧家如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此外,一些教坊艺人也创作了散曲。从总体上来看,前期作品的风格以豪放本色为主流,特别是马致远、关汉卿等杂剧作家的散曲,体现尤为充分。而且,正是杂剧作家们的散曲,标志着前期散曲的最高成就,如关汉卿的《不伏老》、马致远的《秋思》等。

前期散曲的作者,大多是“兼作”,即他们本身或兼作诗文,或兼写杂剧;后期散曲作者,则大多专攻散曲或以散曲创作为主。这是前后期散曲作者队伍的一大差别。后期散曲作者中,以张可久、乔吉、贯云石、徐再思等人最著名。从总体上看,后期散曲的风格以清丽为主,特别是张可久的作品,被后世认为是清丽派的代表。这种风格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就促使后期散曲形成了追求雅正典丽的趋势,从而失去了前期散曲的生动充沛的生命力。当然,这是指总的趋势,这一时期也同样产生了通俗活泼、直白犀利的佳作,如睢景臣的《高祖还乡》、刘时中的《上高监司》等。后期散曲家的活动中心已南移到杭州,作品的数量亦超过前期。

元代散曲的内容极其丰富,反映社会现实极其广泛。有反映社会政治黑暗、百姓生活艰难困苦的作品,有辛辣讽刺皇权的作品,有表现归隐情趣而曲折反映社会腐败



1




的作品,也有描写爱情生活以及写景抒情的作品。

由于元代散曲的很多作者都是地位低下的艺人或不见经传的文人,因此大量作品散佚湮没,为今人确知的作者,只有二百人左右,流传下来的作品小令有三千八百多首,套数四百七十余首。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9f63180d2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1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