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习 健康成长

2022-04-09 12:07:4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快乐学习 健康成长》,欢迎阅读!
快乐学习,成长,健康

快乐学习 健康成长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东风小学 雷晓莉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增强调控适应能力,培养健全人格,提升心理品质,调节心理困扰,关注危机干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六、七岁至十一二岁,属于少年儿童期,心理学认为,这个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期,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和开发智力的基础。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而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以其学科自身的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竟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就谈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教育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在语文课堂中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课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新课程提出:“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目标,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学习的心理问题,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基于对这一新理念的认识,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心理气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人格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对话,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如当老师微笑着走进教室,微笑着说:“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知识吧!学生就会感到很亲切;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有困难时,老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或动作又可以减轻或者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并会主动地将压力变为动力,从而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不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学生学得快,学得轻松。

2、创设好奇乐学的教学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有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积极创设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如讲故事、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让学生亲近课文,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如:《赵州桥》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既减轻了流水时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用料。”这句话的意思。对赵州桥这种特点的设计,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做实验,体会拱形的力量,用一张纸作桥,两岸可以用书和字典代替,上面可以放橡皮、尺子等较轻的东西,学生积极性很高,对学课文一下就产生了兴趣。 这种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一种美好的心境,愉悦、上进、勇于探索等健康的心理就孕育在这种心境中。

二、在语文教材中挖掘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有几百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这些文章除了反映了自然、社会、艺术科学之美,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如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有,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为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凭借物。所以说,每篇课文都可以有侧


重地进行心理教育,而且许多课文中有十分明显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这些因素并不单一,而是多角度多侧面的,教师可有所侧重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在讲授《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文中那个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美好品质,并利用多媒体呈现青年人看鱼、画鱼的意境,让学生明白作者之所以敏锐地捕捉到了这样真实的镜头,是因为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有丰富细腻的感情,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挚爱,能从内心产生对别人的赞赏敬佩之情。当学生理解了之后,就会发现生活是美好的,世界是美好的,勤奋专注的品质是美好的,身残志坚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去感受、体会,而且对培养其健康心理也有裨益,使学生心灵得到了净化、情趣得到了提升。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在教学中,只要教师细心挖掘、善加利用,那么,在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中,在一个个生动例子的研读中,一定能挖掘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丰富内容,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三、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因此我们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顺利地解决。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环节,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供一个新的平台。

1、在情境表演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要使学生进一步走近教材,走近人物的心理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表演,这是一个直观而又有成效的好方法。

如为了更好地矫治和预防学生自私心理,懂得助人为乐,在《蓝色的树叶》一课,可设计“演一演”“说一说”等情境扮演角色,可同桌表演、小组表演,然后让学生谈感受,最后总结出:“帮助了别人,自己是快乐的”

2、在明理分析中培养学生健康心态。

人的心理不健康,可能是由于自身的某些不良心态产生的,如嫉妒、消极、自卑等。这种心态会影响学生的人格。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到消极心态产生的不良后果,对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是有一定作用的。

在教《草船借箭》时,我问学生你想对周瑜说些什么?学生自然会说“你妒忌别人的才干不好”“不应该有妒忌心”等,至于妒忌心有哪些危害是一知半解的,为此教师适当延伸本文,推荐学生课外读读《三国演义》中其他几则周瑜的故事。《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心胸狭窄、妒贤忌能,当他一发现诸葛亮的才智超过自己,便想方设法谋害,结果他的计谋被诸葛亮一一识破,自己反中了诸葛亮的谋算。通过课外阅读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否定、排斥妒忌之心,让他们知道只有健康的心态才能让自己快乐,让别人欣赏。

3、在语文作业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业的设置是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的环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如设计分层作业,以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到自信;布置《老师,我想对你说》《妈妈,您听我说》这样的作文,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写作来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更好地解决心理不适和心理困扰,教师再适时地进行心理辅导;还可以布置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领悟人世间的真、善、美,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启迪他们稚嫩的心灵。

4、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优化学生个性。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如组织开展“社会用字情况调查”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愿结合、自主制定计划。在这一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组织协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从而自觉地提高了书写正确率。同时,在活动中,也可以为性格孤僻的学生提供一个与别人交流的空间,并从中体验到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快乐,从而完善健康的人格。


当然,语文学习活动形式还有很多,如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的活动,像续编《穷人》,还有为课文换题目等。教师要着眼于心理素质教育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动笔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四、在合理的评价中激励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教师对学生适时、恰当、合理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喜悦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也是对学生的心理具有极大影响的一个过程。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评价中要坚持做好以下几点:

1、在多元化的评价形式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价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常用的评价方式有:一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评价。如对缺乏自信的学生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你朗读的声音真响亮”“你的字越来越漂亮了”等,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对自我意识过强、缺少合作精神的学生以期待性评价为主,“你要是能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相信你的回答会更精彩”让学生懂得与别人合作的快乐。二是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主观感受和独特见解,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三是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互相评价能实事求是地、中肯地指出他人的优点、缺点,也很容易联想到自己,因而对自己实际上也是一个良好的教育被评议者也会因自己的优点被同学肯定,而自然更加倍地发扬成绩,努力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使学生多向交流,进行相互评价、相互学习、相互模仿,共同体验和提高心理素质。

2、在鼓励与表扬的评价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为了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话说得好,也要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如:“你这个词用得真准确!“你把这个句子读得真美!”如果学生的发言中实在连值得夸奖的词句也没有,还可夸他们“发言声音响亮!“真自信!“你敢于发表自己意见,这就是勇气!”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教师在时时关注着他们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这种进步带来的快乐。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自信、快乐中提高心理素质。

3、在“甜甜”的批评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天真幼稚的小学生,他们总会以不同的方式犯下这样或那样的小错误。这时候,教师的评价就要是“甜”的。如:有一个学生上课走神了,老师让他起来回答问题时,他是答非所问。这时候,如果教师一气之下进行斥责,往往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接下来他就会一个字也听不进去了。相反,如果教师这样说:“刚才可能老师说的问题你没听清楚,我愿意再说一遍,你想再回答一次吗?”学生一定会认真回答。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学生就会在这种带甜味的批评中很情愿接受批评并努力改正错误,这样就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安全”,而且不会产生逆反心理。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是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积极总结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和谐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a1d9b015a8102d276a22fa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