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恕诚《唐诗风貌》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2-09-25 09:1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余恕诚《唐诗风貌》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
唐诗,风貌,练习,答案,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题。(10分)

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 断断续续分 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考察政治对 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 是高尚的情。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 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

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



露。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 跟诗歌是

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

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

但对政治必须有 鄙吝的人无论

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

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 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

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

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 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

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 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在不同时期,心情

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 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 需要有动力补充。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 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

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 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

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 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产

所以中

者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们与外部疏离,难得从 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甚至连诗歌创作,在死水一样的生活中也会变成多余。

国古代诗人如果真正回归农村, 杜门不出,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有人对李杜离开朝廷 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有微辞, 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 要途径。否则就只有陷入闭目塞听、彻底缄默的境地。总之,如李杜之所作,笔力雄壮,气 象浑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丰富的社会内容、 深刻的人生体验,乃至达到堪称通乎天地

其酝酿和创

万物、包含古今的程度,它是绝不可能指望产生于一般的甚至封闭的环境之中。 作,非有一种巨大的政治背景,并连同诗人自身都被适当地卷入不可。

(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有删改)

7. 第二段关于中国诗歌传统中情志及相关内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时间上要早于魏晋以后出现的“缘情”说,因而缘情在很 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

B情、志在士大夫看来,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 C. 情志合一有层次之分,政治渗入与诗歌达到高层次有着密切的关联。

D. 中国古代诗人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 入,但他们却不是政治家。

8. 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结果就是创作归于沉寂。

B. 诗人都不可能使其情志恒定在一种状态下,但却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 强其用世之心,执着地面对现实。

)(3分)

A. 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于山林 田园,其


C. 鄙吝的诗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不过,有高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a26a09933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e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