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社会治理路径探究

2023-02-12 11:26: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社会治理路径探究》,欢迎阅读!
乡村,探究,振兴,路径,治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社会治理路径探究

作者:马红珍

来源:《农家科技中旬刊》2019年第07

[摘要]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全面振兴。乡村社会的治理有效是实现社会善治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乡村社会;乡村振兴;治理路径 1 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考察

司马迁在《史记》中指出,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郡县治则天下安的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可以说,郡县的治理是国家治理框架中的基础单元,而郡县的治理基础则在于乡村社会的治理。因此,乡村社会的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工程,是国家治理系统的神经元,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相继出台的《2018-2022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要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全面振兴。乡村社会的治理有效是乡村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是社会实现善治良序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体现最为集中的地区在于乡村社会,社会发展的短板也在乡村社会。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与深水区,社会转型的阵痛期,涌现出许多新的问题与矛盾,使得乡村社会的治理面临的更多问题与挑战。研究乡村社会治理,具有重大的现实与实践意义。 2 制约乡村社会治理的瓶颈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了社会历史性变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各类矛盾。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增速换挡期、自然资源日趋紧张、经济结构调整期、社会压力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各种风险极易发生。有效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首先需要厘清现阶段在乡村治理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从现实经验来看,乡村治理的焦点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传统的基层治理运行模式成为制约乡村治理的制度瓶颈

从传统的乡村社会治理主要领域来看,主要集中于生产活动的引导、农业税费的收取、计生工作的执行与监督。从参与乡村社会的治理主体来看,主要在于公权力运行机构即乡镇政府一级。而村民由于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影响,始终角色定位于被执行者,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严重缺乏主体参与意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2 “空巢化的乡村社会结构成为制约乡村治理的人才瓶颈

乡村社会的治理水平的提高、治理效果的改善,离不开治理主体的群体素质、治理能力。从乡村社会的现实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的推进,大量青壮年通过外出务工、参军、上学等多种方式涌人城市,谋求生活的改善。这种为自身的发展及家庭生活的改善,而远离乡村社会本来无可厚非。但城市化进程与社会流动给乡村治理却带来了严重冲击。其结果是乡村社会结构的空巢化,导致乡村社会治理的参与主体弱化,成为制约乡村治理的瓶颈因素。老弱病残孕成为留驻乡村社会的主要构成人员,这一群体本身的文化程度及法治素养相对较低,对社会治理的参与积极性不强、参与能力相对较弱。 2.3 相对薄弱的乡村集体经济成为制约乡村治理的经济瓶颈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社会主要矛盾日益凸显。在二元体制的社会发展方式的影響下,城市经济得以迅猛发展,乡村社会的发展相对缓慢,城乡差距日益扩大。从社会发展现实来看,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乡村社会的经济发展严重影响着乡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无疑给社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了难题。 3 破解乡村社会治理瓶颈的路径分析

基于对以上制约乡村社会治理瓶颈问题分析,在社会治理精细化的要求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破解乡村社会治理瓶颈,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推动治理有效目标的实现。 3.1 构建三治融合的乡村社会治理新格局

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乡村社会治理原则,树立德治滋养法治、涵养自治理念,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一是要实现乡村社会有效治理,必须集聚民众的智慧和力量,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扬大家的事众人商量着办的民主精神,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协商民主。二是乡村的社会治理必须有法治的保驾护航。用法律的武器惩恶扬善,铲除村霸、民霸等黑恶势力,还民众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三是把德治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乡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文化。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发挥传统道德孝老爱亲、忠诚守信、勤俭节约的教化作用,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提升德治水平。

3.2 构建三级梯队的乡村治理人才队伍体系

为了有效破解制约乡村社会治理的人才瓶颈问题,就必须构建新型的乡村治理人才队伍体系,即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农村党员队伍的三级梯队治理人才队伍体系,为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人才保障。一是坚持党对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加强基层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组织对乡村社会治理的领导力量。二是以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为乡村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发挥头雁效应。三是以农村党员队伍作为乡村治理队伍的重要力量。一方面是发挥既有的优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优化乡村治理队伍,另一方面是培育与选拔一批优秀乡村本土人才到党员队伍,充实力量,解决治理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 3.3 构建三方筹措体系夯实乡村社会治理实力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因素。经济发展是解决乡村社会治理的根本。一方面通过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夯实乡村社会治理的内生资源。在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中,产业发展是关键环节。另一方面以上级财政为补充,有效缓解治理资源匮乏。在现有的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资金渠道基础上,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加大对乡村社会尤其是落后地区的支援力度,实现城乡互补,做到在经济上支援,在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上均衡配置,在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有效衔接与互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a28659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0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