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蓟中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2-07-20 20:1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适《蓟中作》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
高适,练习,答案,阅读

高适《蓟中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1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蓟中作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注】蓟中:指蓟城。在今北京大兴西南。翻;同“反”,反叛。安边书:安定边疆的策略。诸将:指安禄山等人。孙吴事:指孙武、吴起用兵之事。孙武,春秋齐国人,古代著军事家。吴起,战国时卫国人,曾任魏国将军,大败秦兵。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开篇“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以“沙漠”“塞垣”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浩瀚壮阔的边塞图画。“策马”“长驱”和“登”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 B.第三、四句“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由远及近地描绘了诗人登上塞垣时所见的“萧条”景象。一个“何”字,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重。

C.第五、六句“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深刻揭露了前文“边城何萧条”的根源,“一到”“每愁”两个词对举,突显边患的程度之深和时间延续之久。

D.第七、八句“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是诗人由边患不止而引发的激愤之语。“岂无”以强有力的反诘对统治者



2 3


进行了抨击,也表现出自己安边定远的信心。

9、全诗最后一联写到“惆帐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诗人“惆怅”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 答案: 8B

9、对边塞萧条冷落现状的伤感;对边患深重频仍的愁绪;对报国壮志无法施展的怨恨;对诸将腐败无能的愤怒。(点加分析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a42e6f733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