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随笔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读后感

2023-05-06 19:3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班主任随笔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读后感》,欢迎阅读!
蔡林森,读后感,班主任,随笔,革命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读后感

近期,我拜读了《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这本书,讲述了蔡林森老师在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之谈,显示出了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之心,让我受益匪浅。

一、落实教学核心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前提。

“先学后教”的可贵之外,在于让学生走在教的前头,让学生先探索,先体验,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产生障碍,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先学”势必把学生一开始就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成为“后教”的依据及重点。这样的教不是盲目的,不是随意的,势必使以学定教的理念和原则落到了实处。其实,这个模式,不但是“先学”而且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所以“先学后教”不但是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更是突显和落实教学核心的问题。无疑这是准确的,是科学的,是先进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提升质量的核心。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充分强调了学生内因的作用。蔡校长在书中说,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教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不一定能把学生教好,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教师无法取代的。以篮球作比喻,学生假如是一个充满了气的篮球,那么我们教师轻轻一拍,球就能够弹得很高,假如学生是一个泄了气的皮球,我们做教师的,无论你用多大的力,恐怕篮球也不会拍起来,自


己费力不小,教学没有效果。那么怎样让学生都能成为一个个充满了气的篮球呢?所谓“气”在这里指的是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个种模式,才能让学生好思、勤学、苦练,让学生的内因真正发挥出来。

三、关爱学生是提升质量的保证。

教师能够热爱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这确实是依靠科学,遵循规律,有效地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首要条件。这是师德要求,是教师良好个人素质的体现,成为了蔡林森校长眼中“有效地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首要条件”。说明对学生的指责、讽刺、挖苦、嫌弃、不公,就不能使每一名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就不能真正让每一名学生取得进步、收获成功,就无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是提升质量的关键。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我们现在缺少的就是这种“授人以渔”的课堂,没有方法的传授,没有水平的培养。有的仅仅知识的重复训练,教师恨铁不成钢,从早到晚实施“题海战术”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这样的学生只能成为知识的容器,怎能谈得上水平的培养呢?这样的教学真是让人堪忧。我们应该能够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实验性使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本原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行“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练一练”的四个一课堂教学模式。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会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addd9c373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4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