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岑参《碛中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2-11-09 20:14: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边塞诗:岑参《碛中作》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边塞诗,岑参,赏析,原文,翻译



边塞诗:岑参《碛中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代: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译文

骑马向西走几乎来到天涯,离家以后已见到两次月圆。 今夜不知道到哪里去投宿,在这沙漠中万里不见人烟。 解释

碛(qì):沙石地,沙漠。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库木什四周。 走马:骑马。

辞家:告辞家乡,离开家乡。见月两回圆:表示两个月。月亮每个月十五圆一次。

平沙:平坦宽阔的沙漠、大漠。绝:没有。人烟:住户的炊烟,泛指有人居住的地方。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与《逢入京使》写作时间相近,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岑参第一次参军西征时。“碛中作”,即在大沙漠中作此诗。从“辞家见月两回圆”的诗句看,岑参离开长安已近两个月了。宿营在广袤无垠的




大沙漠之中,正好又遇上十五的月亮,写下了这首绝句。 赏析

在唐代诗坛上,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异趣独树一帜。他两次出塞,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风物怀有深厚的感情。这首《碛中作》就写下了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诗人细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现他戎马倥偬的动乱生活。诗于叙事写景中,奇妙地寄寓微小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急。“西来”,点明白行进方向,说明诗人扬鞭跃马,从长安动身,沿着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风尘仆仆地向西进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呈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概。诗人在《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中写过“过碛觉天低”的雄浑诗句。大漠宽阔高远,四望天地相接,真给人以“欲到天”的感觉。“辞家见月两回圆”,则从时间着眼,柔情似水。外表上看,好像诗人只是点明白离家赴边已有两月,交代了时间正值十五月圆;然而细一推敲,诗人无穷思念正隐藏其中。一轮团圞的明月当空朗照,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楚,说明他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两回圆”是经受两月的艺术说法。这句诗含蕴很丰富。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人们爱用月亮的圆缺来比方人的离合,看到圆月,就会想到与家人的团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ae937cc35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