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纳兰性德翻译及赏析

2022-07-11 06:0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采桑子纳兰性德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采桑子,纳兰,赏析,翻译

采桑子纳兰性德翻译赏析,这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所创作的一首描写爱情的词,描写了纳兰性德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以及内心的忧愁。 原文: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纳兰性德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字词解释:

1〕翻乐府:指填词。翻,按曲调作歌词,白居易《琵琶行》:为君翻作琵琶行〞;欧阳修《蝶恋花》:红粉佳人翻丽唱,惊起鸳鸯,两两飞相向。乐府,本为汉代管理,祭祀、巡行、宫廷所用音乐的官署,亦称由官署采集来的民歌为乐府。后来将一切可以入乐的诗歌均称为乐府,容假设词中取其广义,代指词。 2〕瘦尽句:意思是说眼望着灯花一点一点地烧尽散作灯花,彻夜不眠。 3〕萦怀抱:萦绕在心。

4〕谢桥:谢娘桥。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谢娘,未详何人,或谓名妓谢秋娘者。诗词中每以此桥代指冶游之地,或指与情人欢会之地。晏几道《鹧鸪天》: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纳兰反用其意,谓在梦中追求的欢乐也完全幻灭了。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翻译:

是谁在翻唱著凄切悲凉的乐府旧曲?风萧萧肃肃,雨潇潇洒洒,房里点燃的灯烛又短瘦了,一个凄苦孤独的一夜,在烛泪中逝去。

不知道是什么事萦绕心怀,难以放下,醒时醉时都一样无聊难耐,就是梦里也没有到过谢桥。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创作背景:无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赏析:

纳兰的词中有一局部爱情词很朦胧,又无本领可寻,所以很难确定其所指。这首词便是这样。从词里所描写的情景来看,很像是对一位情人的深深思念。通篇表达了一种百无聊赖的意绪。此阕《采桑子》无一字绮词艳语,而当中哀艳凄婉处又动人心魄,明说是瘦尽灯花又一宵〞,然而憔悴零落的又何止是灯花而已?不是不知何事萦怀抱,而是知道也无能为力。解得开的就不叫心结,放得下的又怎会今生今世意难平?纳兰容假设这样深情的男子,哀伤如雪花,漫天飞舞不加节制,悼


亡之作苏子之后有纳兰,可是容假设之后谁还能做悼亡的凄凉曲?嫁了这样的男人不要想着白头到老,因为情深天也妒,注定要及早谢幕留爱情佳话来让人思念。 上阕侧重写景,刻画了萧萧雨夜,孤灯无眠,耳听着风声、雨声和着凄凉乐曲声的气氛与寂寞难耐的心情;

下阕侧重写不眠之夜,孤苦无聊的苦情。词情凄惋徘恻,哀怨动人。下阕紧承上片瘦尽灯花又一宵〞,扣住彻夜未眠,进一步诉说自己百无聊赖的心绪: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不知道何事萦绕心怀?清醒时意兴阑珊;沉醉也难掩愁情。无论是清醒或是沉醉,那个人始终忘不掉。

晏小山《鹧鸪天》词有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句,不知是何因缘,连一贯严谨的理学家程颐都拜倒其冶艳之下,极之赞许。容假设此处更翻小山语意:梦也何曾到谢桥?〞纵能入梦,就真能如愿到访谢桥,与伊人重聚吗?相较于小山的梦魂自由不羁能踏杨花与伊人欢会的洒然,容假设的孤苦凄凉斑然假设现,以此句结全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整首词以清婉笔调写相思,相思也仿佛临风而动,萦人怀抱。风也萧萧,雨过天晴也萧萧,醒也无聊,醉也无聊,又是凄凉又是缠绵,并非雕琢之语。灯光瘦尽亦是人神伤消瘦,一字镂尽风神,尽得其妙。

纳兰性德〔1655-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假设,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1] 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其家族——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叶赫部首领金石台。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开展奠定根底。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7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b0a5f6e24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