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永《真草千字文》的资料

2022-11-06 09:1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智永《真草千字文》的资料》,欢迎阅读!
智永,千字文,资料

智永《真草千字文》的资料

一、智永与其真草《千字文》

智永,生卒年不详,智永《真草千字文。南朝陈、隋间人,名法极,晋王羲之七世孙,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世称永禅师。相传40年不下楼,书《干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各寺。退笔头置大笔簏中,簏受一石余,五簏皆满。唐张怀瓘《书断》评其书:微尚有道之风,半得右军之肉,兼能诸体,于草最优。北宋苏轼《东坡题跋》言: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右图为作品局部)妩媚俊佻,今人疑为唐人摹本。然墨本较之刻本更易直观显现古人笔法,故为习书首选范本。何况智永书法精熟过人,惜无奇态”(李嗣真《书后评》),这一点无疑对初入书道者更是大有裨益,可较快地人手。我们这次系列讲座选用的是智永真草《千字文》的墨迹影印本。 二、用笔概要

清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中日:智永《干文》,笔笔从空中落,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喻之。分析此帖用笔,诚如何所言,无论起、行、收笔均力实气空,笔势浑穆。

1.起笔。智永《千字文》的起笔多空中作势,尖锋翻笔入纸,但并非直落直行,而是在笔锋落纸的一刹那有一个轻微的切笔动作,而后不露痕迹地行笔。这种起笔法看似漫不经心,实则需要深厚的手上功夫,初习者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稳住笔势。

2.行笔。关于行笔,今人多有忽视。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中言: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包世臣这段话言明了行笔与起、收笔同样重要。

智永《千字文》的行笔丰厚遒劲、骨力洞达。临写时要求能裹住笔锋,手腕沉稳且轻虚,以达到力实气空的线条效果。

3.收笔。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谓: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帖中的收笔多蕴藉丰润,笔去而势未尽。临习时,要有一种静穆的心态,注意收笔的蓄势,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 三、临写准备


每当捌面对本新帖时,应掌握些临帖常识,充分做好临帖前期的工具准备与心理调解,切不可笔不论柔与硬,腕不论低与高。应尽可能多地去了解每本字帖所处的时代(当时的书风、用笔、用纸、作者的取法等)、书写的背景(作品书写年代及作者书写时的年龄、心境等)、相关的评论等方面的资料,以便于我们较好地理解原帖、走近原帖,达至事半功倍的临写效果。

在临写智永真草《千字文》之前,笔者以为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把握字形,确定临字的大小

此帖字径大多不过2厘米,结构方正稳健,气息畅达。由于这是智永书写的一本普及性书法字帖,因此它并不追求险绝多变的体势,而是注意结字的稳健、匀称,力求符合大众的审美观,以便于人们欣赏、学习。我们在临习时,要抓住本帖的这一要旨,把握住字形特点,资料《智永《真草千字文》。初习时可悬腕书写,字形基本与原字相当为宜;待有一定基础后亦可悬肘书写,略放大字形。 2.对笔、纸、墨的选择

此帖真书介于中楷与小楷之间,可视为小楷。小楷在结字上要舒展开疏,间可跑,因此对临写者指、腕的要求甚高,执笔要紧,运腕要活。总体而言,临习真、草二体,可如虞世南《笔髓论》中言:(距笔头)、行二、萆三,指实掌虚。 小楷落笔及草书的折转引带全仗笔尖部位运行,所以动作要爽洁、清劲、准确,宜用弹性较强的纯狼毫书写。

在用纸上,由于所临字较小,线条纤细,点画间留白较少,因此不宜在渗化严重的生宣上书写。平日临帖可用毛边纸,创作可选用七成熟的宣纸,如色宣、仿古宣、瓦当宣等。

在用墨上,同样应防止渗化,切忌为追求墨色变化而兑水书写。(下图为宋拓智永真草《千字文》局部) 四、真书的用笔分析

智永用笔精熟过人,其笔法绚烂多姿,富于变化。我们在临习前应先认真读帖,留意帖中相同点画的不同写法,找出规律。 ()横的写法 1.长横

作为字的主画,长横起着稳定字势、调节节奏的作用,应写得生动得势。此帖中的长横一般有三种形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bb234fc52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7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