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模板

2022-12-10 12:25: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模板》,欢迎阅读!
师范教育,潜在,综合性,模板,优势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





一、问题的提出

然而这些学院近期因忙于从专科向本科、从单科向综合型的双重转型与实质性合并,可能疏于考虑或无暇顾及,故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问题的探讨,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与前瞻性。

二、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比较优势

自从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允许综合性大学或非师范类高校介入教师培养工作以后,便正式奏响了中国百年师范教育史上第二次、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非师范高校尤其综合性大学进军师范教育的号角,师范院校垄断教师教育的局面正在被彻底打破。

()与综合性大学发展师范教育的比较优势 1.与综合性大学内涵式师范教育发展模式的比较优势

与综合性大学内涵式师范发展模式比较,其突出优势是中近期师范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较为稳固。综合性大学眼下最为关注的焦点,是如何通过其学术品位的提升、学科融合与交叉、产学研的一体化,来全面推进其国内外一流研究型大学的进程,至于其原有的师范教育体系则往往成为改制的对象。我国百年师范教育历程中悬而未决的“师范性与学术性”问题的争议,虽在叶澜等一些专家眼中因教师专业化提升而从理论上解决了或似乎解决了”,但因学制问题在实践中学术性与师范性的潜在矛盾,并未因师范院校并改为综合性大学而自行化解,况且因其在综合性大学发展定位中筹码不高与前景不明朗等问题,反而有自行削弱师范性而衍生“去师范化”倾向。而新升格本科综合性学院,因其中坚力量是以师专为主体的(20多所中有一所专科师范教育机构的20所,有两所以上师专、教院或中师参与合并的15)故其近期本科专业大多以师范见长,如皖西学院已有的14个本科专业中师范类占10个之多,故其中近期师范教育在学校发展中的筹码与实际地位远高于综合性大学,其发展师范教育的连续性较好。 2.与综合性大学外延式师范教育发展模式的比较优势

其突出优势在于有长期举办师范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师范教育资源。由于绝大多数综合性学院在合并前已有多年成功举办师范专科、地区教院或中师的经验,使得它们与外延式发展模式比,近期在发展师范教育的师资、教育实习见习基地、课程设置、师范情感、毕业生就业渠道、师范社会声誉等方面的师范教育资源积


淀较为深厚,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而非师范院校原来虽有高教所()或教科所()之类机构,其中除少数教育类研究生培养机构外,大多数是面向本校的大学教学研究机构,且在近年高校内部机构调整中已“上浮”为大学“发展规划处”或“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等校级职能部门,或“下沉”到人文社科学院或管理学院等二级学院所属机构问,不少已名存实亡。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都并非本科生教学机构,故其近期与中小学教学的对接尚有一定先天不足。 3.与综合性大学发展师范教育的共同比较优势

与内涵式或外延式综合性大学办师范相比较而言,综合性学院的突出优势是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的优势。综合性大学介入师范教育后,其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高中或高中后教育层次所需师资,故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乃至师范学院在高中教师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将日趋白热化,而综合性学院若将师范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锁定在本科层次初中教师乃至小学教师(主要指本科初教专业)则既能将其原有专科师范教育优势淋漓尽致地予以延伸与拓展,又能避免与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名牌师院正面交火,而是填补其空白,同时在与师范专科的较量中以其综合性学术背景与本科层次取胜,这也许是一石三鸟的人才定位战略。 ()与现有师范院校的比较优势

由单一封闭式师范教育向多元开放式师范教育转型乃是20世纪下半叶国际师范教育的普遍趋势,尽管目前我国的师范教育体系仍是以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定向型”,但自从1999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鼓励综合性高等院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后,传统封闭式定向师范院校所受到的冲击、压力乃至于师范地位的有所动摇乃是不争的事实。故与这些师范院校比,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近期现实或中长期潜在优势在于:

1.走上一条通向师范教育发展趋势的捷径,中长期无转型、转制的生存危机

2.师资训练上潜在的综合性学术背景

一是学院发展定位上的综合性与学术生态本身的综合性,只要人才培养机制配套有序,完全有可能比单一师范院校更能确保师资培养学术背景的综合性与学术生态的多样性;二是有综合性大学内涵式发展师范教育的经验可资借鉴。 更多内容请进入: 论文论文频道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c33e97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