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语言对比在对日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2023-04-24 09:5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日语言对比在对日汉语教学中的运用》,欢迎阅读!
汉语,中日,对比,运用,语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日语言对比在对日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龙瑾

来源:《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年第02

不管从地理还是历史上来看,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都远超其他国家,在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两国之间的联系则更为密切,语言是连接中日友好的桥梁,而语言教育则是筑起这座桥梁的伟大工程。如何能更好地帮助日本学生学习汉语也成为了老师学者们不断研究的课题。本文将参照前人的研究成果,试从对比分析的角度,探索对日汉语教学中部分元音的教学方法。

比较和对比是我们客观地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也被应用在语言学中。事实上,语言学本身就是基于比较和对比不断发展的,语言学家们把基于比较的基础上构建的语言学称为对比语言学。

将学生的母语和学习的目的语进行对比,对其中异同进行的科学分析能为教学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由于中日两种语言特殊的关系,这种方法对于两国学生的外语学习尤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日语和中文的汉字、部分发音、意思等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时的有利因素。但是,中日语言中细微的不同点也有很多,这些不同点就很有可能成为学习时的障碍。例如,中日语元音非常相似,学生在学习时就误以为是一样的,在中文的拼音旁用日语的假名标注发音,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练习时发音越来越向母语(日语)靠近,后期很难再改正过来。

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够运用对比研究的结果,清楚地从舌位、唇形、发音带等方面向学生阐明两种语言的异同,就能够让学生对发音有更加全面的认识,练习时也会有意识地克服母语的障碍,再辅以对学生听、说方面的刺激,让学生感知正确的中文发音,为后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我们就以拼音“u”为例具体分析,希望能对老师和学习中文的各位有所帮助。 在汉语拼音中,“u”是后元音、高元音、圆唇元音。发音时,嘴唇拢圆,嘴巴突出,中间突出形成小孔,舌头后缩,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面对母语学习者,教师通常不用太过强调发音方法,而是借助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的事物词语来认识这个发音,例如常常使用的乌鸦,还有火车发出的——”的声音,即使初学者不能理解发音技巧,也可以很快记住这个元音的发音。但是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大部分事物已经被母语定义并在大脑中形成了固有的思维,理解发音技巧就成为了学习语音的钥匙。而利用母语中相似的发音和目的语的发音做对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目的语的发音技巧。毫无疑问,在日语中「う」的发音与“u”最为相似,学习时,教师常常会告诫学生两者并不是完全一样的,不可以代替发音。但是学生光凭耳朵听,很难弄清楚究竟哪里不同,这时候,两种语言之间的对比就显出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用了。日语中「う」是一个后元音、高元音、不圆唇元音。我们通过表格来看看对比结果对比:

后元音 高元音 圆唇元音 u 后元音 高元音 不圆唇元音

由表可知,两个元音的发音不同主要在唇形,那么在上课时,就可以重点提醒学生,应该注意唇形。具体应该怎么注意呢?日语「う」发音时,嘴微开,双唇扁平,舌面后部隆起接近软口盖,舌尖和下齿背之间形成一道空隙,声带颤动,我们将「う」和“u”放在表格中来看: 双唇扁平 嘴微开 舌尖和下齿背之间形成一道空隙 舌面后部隆起 u 嘴唇拢圆 嘴突出 中间突出形成小孔 舌面后部隆起

从对比表格我们可以看出,除了发音时舌根隆起,两者的区别其实很大。首先,从唇形来看,汉语“u”是圆形的,日语「う」是扁平形的。那么上课时就可以提醒学生,上下嘴唇距离要更大一些,形成一个圆。接下来是嘴型,汉语“u”是突出的,日语「う」是微开的,从微开到突出,可以让学生自己体会这其中的变化。最后是形成的空隙,这也可以作为检验唇形是否正确的判断条件,正确的发“u”这个音时,双唇之间应该形成一个小孔,而发日语「う」这个音时,形成的空隙更接近是一道缝。这些都是可以直观地看到和感受到的具体不同,学生明白了这些,在练习中就能有意识地纠正自己的嘴型等,从而更快速、简单地掌握正确的发音。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将对比的方法应用到其他元音教学中,例如“a”和「ア」

虽然发音舌位都很相似,但其实发音时双唇之间的距离还是有区别的,发“a”的音时,上齿和下齿间的距离约为两指,而发「ア」这个音时,嘴巴自然张开,上齿和下齿间的距离约为一指,且发“a”的音时,音量更为洪亮。再比如,在中文中“ü”的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因为日语中找不到对应的相似发音来进行类比,但其实我们细心研究不难发现,“ü”的发音虽然在日语中没有对应的小伙伴,但发音时的嘴型和“u”很相似,发音则接近“i”,那么,对于掌握了“i”“u”发音的学生,我们就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先将三个中文的元音进行对比,再引导学生学习“ü”的发音,这样逐个击破,让学生逐步掌握发音。

对比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还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一直以来,研究对比语言学的专家学者不计其数,研究成果颇为丰硕,本文在执笔之前也参考了很多前人的成果,从中学习了很多,收获之余,谨将自己的一些经验及心得记录成文,希望拙论能够为对日汉语教育的研究发展略尽绵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c6b43b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0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