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探究

2022-12-27 03:2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探究》,欢迎阅读!
探究,进程,现代化,社会,问题



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探究

——“过劳死”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一、现代化进程中的“过劳”现象

现代化是发展中社会为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全球性过程。一般而言,现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以及文化上的人性化等。但面临这种急剧变化的大环境,社会各阶层却很难在其中调整好自己的角色。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在无形中被放大。正处于职场上升期中的80后、90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一方面是生活支出的增加,一方面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社会生存法则,他们只有选择加倍努力才能为自己和家人赢得更好的未来,但这也酿成了一个个因“过劳”而死亡的悲剧。“过劳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在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高速阶段,都曾经或者正出现“过劳死”现象。



二、不同国家的“过劳”现象

(一)美国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蓬勃发展,对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大大提高,工作压力加大,超时工作再度成为焦点议题。据统计,自1976年以来,每周加9小时的美国人达6%以上。若以全年计算,美国人比大多数欧洲人多工作350小时。专家指出,如今员工之所以觉感觉工作压力大,是因为他们即使下班,但随身携带的手机、电脑使他们人虽未在办公室,但神经仍处于工作状态。 (二)韩国

“加班为荣”一直是韩国上班族恪守的准则,不到八点绝不下班成为韩国典型的职场文化。韩国人的年平均工作时长为2112个小时,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


组织的其他成员,但其过长的工作时间却未转化成额外的生产力,反而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离婚率上升、生育率下降,因压力过大而自杀甚至是过劳死的情况也不断出现。 (三)日本

“过劳死”一词源自日本,最早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繁荣时期。1988年日本“精神压力疾患劳灾研究会”设立“过劳死110热线”,该热线在1988年至2007年平均每年接到的电话咨询达数百件,最初两年(1988-1990)均超过了一千件。2006年欧盟国家工人的平均年度工作时间为1600小时,本工人则为2288小时。在日本工人的年度工作时间中,有408小时为加班,产业工人的平均月度加班时间更是超过了40小时。 (四)中国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据统计,在30岁至50岁英年早逝的人群中,95.7%的人死于因过度疲劳引起的致命疾病。 据北京一家调查机构对北京市的知识分子长达10年的健康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北京市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2岁降至53.34岁,比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北京市平均寿命75.73岁低22.39岁。



三、中国“过劳死”现象出现原因

“过劳死”并不是临床医学病名,而属于社会医学范畴。“过劳”并非劳动者本身意愿,“过劳死”的出现与整个社会大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客观的大环境引发社会焦虑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转型时期,人们原本熟悉的各种生活环境正发生着大规模的、日新月异的转变,未来不确定性的增强使他们感到焦虑。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使人们更加注重物质追求,青年群体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有增无减的竞争压力,一方面担心失业、害怕被沉重的生活负担所压垮,另一方面又渴望发展、希望向社会证明自己。于是他们只能将希望寄托于现实的工作,“职业上有了发展,挣得更多了,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自己也就多了一些安全感”,是很多新时期白领的内心写照。 (二)生活方式的变迁带来“亚健康”状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c7baa66ed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