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

2022-12-25 23:21: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欢迎阅读!
城乡规划,视角,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我们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所以我们要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进行城乡规划。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乡;规划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确立统筹城市生态与乡村生态、生态保护与发展、人工环境与自然生态、自然生态各要素、生态资源与设施共享的关系,坚持将生态整体性、体系性和科学性作为原则,推进生态保护、恢复、建设,促进生态城乡统筹、共建共享、合理布局、健全网络、互动交融、有效平衡,实现城乡天蓝、水绿、空气清新的新型发展目标。



一、我国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的形势要求

(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生态发展由于没有科学统一的发展理念和思路,没有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可定量评价与考核的标准,缺乏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城市与乡村在生态保护、建设、投入上相互分割,各自为政,形成了城乡生态二元结构的状况,造成了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城市和乡村都面临可持续发展的严峻生态形势。



(二)解决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生态问题的需要

理论和实践证明:城市发展对自然生态具有破坏作用;城市无法实现自身的生态平衡。从全球来看,近三四百年的人类实践表明,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在主要方面呈现相异相离的趋向。也就是说,城镇化必然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保护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城镇化具有限制作用。从我国来看,近三十年来的城镇化也是与生态环境破坏相伴随的过程。而新



型城镇化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部署。因此,跳出城市有限区域的范围限制来研究生态平衡问题,是解决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生态难题的理智而科学的选择。



(三)城乡生态资源共享和科学布局的需要

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只服务于所在城区,建不起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的城、镇和广大农村的污水和垃圾则排放到自然生态环境中,造成大量污染。片面追求农业增产而不断使用的农药、化肥,以及追求规模不断扩大的畜禽养殖等,也导致广大乡村不断受到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源的侵害,使本身生态环境较好的农村也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



农村良好的山林植被,防护林、经济林、河湖水系等缺乏统筹,在调节城市




生态作用中发挥作用不够。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的实施,将有助于为城乡生态资源的充分共享和科学布局提供科学的指导。



二、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的工作重点

(一)加强绿道的规划

绿道是指以植物绿化为主要元素,包括防护林、山体绿化、道路绿化、滨水绿化、经济林绿化带等组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绿化体量的绿色廊道体系,人类与自然平衡最主要的调节媒介。一是道路绿道。包含城乡铁路沿线绿化、路沿线绿化、城镇道路绿带、乡村道路绿化等。二是防护林绿道。包含城郊防护林绿化、农村防护林带。应根据广大农村山体、田野、丘岭及风向情况合理布局防护林带,形成网状均衡分布格局。三是水系绿道。根据江河宽度、湖泊面积和堤岸情况,栽植宽度适宜、高低搭配的滨水绿道,营造滨水氧吧。尤其



是在城区、镇区的水系沿线,更应留足开敞空间,进行有设计的绿化建设,为城市生态平衡提供输血式支援。四是湿地绿道。要保护其面积不萎缩,水源有保证,生态不破坏,使其成为大自然水陆生物共生的重要栖息地。五是山体绿道。山体绿化是生态平衡最强有力的自然



生态资源。应在合理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植被加密、品种优化,并将山体绿化向城镇延伸,建立天然氧吧进城通道。六是城镇其它绿道。包括城镇公园、广场、居住小区、开发区、商业小区、办公区、街头游园等绿化区域共同组成的绿化网络,应当站在景观、休闲、空气交换的角度科学规划,严格实施。各个绿化廊道应形成体系性网络,同时,不同的绿化廊道之间也应统筹考虑,彼此连通,形成网状的、相互助益的绿色生态综合网络。



(二)加强水系的保护

水系是生态的血液,是动态的净化处理器。无论高山、平原,还是丘岭,只要有土地的地方,就一定有水。这也是城乡水系生态一体化最为科学的现实基础。对于城乡水系生态一体化而言,主要是水系生态的一体化保护、修复和利用。是江、河、沟渠生态一体化。要统筹沿线区域加强对各自辖区的污染治理,生活和工业污水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入;加强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置,防止直接向水中倾倒;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农业废水要进行生物净化处理后再排入。二是湖泊、堰塘生态一体化。湖泊、堰塘多为静态水质,生态自净能力较弱。要保护湖泊、堰塘自然水面,防止为扩大农业生产面积、城镇和村庄建设面积毁填、侵占水面;经常对湖泊、堰塘内淤积的泥土进行清理,保持其涵养水量的能力;加强湖泊、堰塘内及水体周边的绿色植物体系和鱼、虾等生物体系保护、建设,减少外来污染,增强自我净化能力;加强对湖泊、堰塘周边,尤其是其水源涵养面积范围内的天然林保护。三是统筹城乡河水与湖泊、堰塘水系的连通。要尽可能实现湖泊、堰塘与江、河、沟渠等动态水系的连通,构建动静结合的水网体系,在扩充江河水源的同时提高湖泊、堰塘净化能力。






(三)加强生态设施的建设

要改变城乡生态投入二元化的状况,统筹建设城乡生活、工业、农业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设施,实现全面、有效处理。一是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城区、镇区都应建设规模合理的污水处理厂,对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禁止不经处理的自然排放。二是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应建设沼气处理池进行再利用,或者根据村庄规模建设污水生物生态处理池,进行处理后再排放。三是畜禽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化畜禽养殖都应当建设粪便综合利用或生物生态处理设施,禁止直接排放。四是农业污水处理设施。应在农业用水集中排放的区域及相关沟渠、河流建设污水生物生态处理池。五是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鼓励采用建厂焚烧的方式一次性处理。从规模经济效益考虑,垃圾焚烧厂应当在涵盖城乡的区域范围内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处理。根据有利各方的原科学选择建厂地址,资金筹集根据各自垃圾规模合理分摊,市场化运行,垃圾收集实行村收集、镇集中、县(市)转运、厂接收的模式。



(五)积极采取各类保障措施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动员,使各级组织、各有关部门树立城乡生态一体化的统筹意识,明确有关内容和要求,把思想认识统一起来,为统一的谋划和行动创造条件。二是统一规划编制。对绿道、水系、风道、生态设施等等,要在区域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逐级具体化,形成统一、分层的规划体系,为工作推进提供指导。三是统一项目实施。在总体谋划和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明确具体的阶段性生态建设目标和具体实施项目,尤其是关联性项目,从小处入手,从具体入手,比如从一条河流的治理、一个防护林带的建设入手,分阶段、分区域安排推进,逐步实现目标。四是统一经费保障。生态保护、修复、建设是区域乃至全国共同的责任。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投入保障机制,使城乡生态项目能够均衡推进。



结语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全面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城乡规划中不可忽视的关键之处。面对日趋严重的生态压力,必须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促进城镇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1 ] 吕斌, 佘高红. 城市规划生态化探讨) ) ) 论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 城市规划学刊, 2006( 4 ) : 15- 19



[2]沈清基.论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J].城市规划学报,20131:29-36.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c9c25e10b1c59eef9c7b43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