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

2022-05-25 18:03: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武牧羊》,欢迎阅读!
苏武,牧羊

苏武牧羊

教学目标:

1 积累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思想品格

3.感受与学习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历史上涌现了无数杰出的爱国英雄,这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

个经典故事。

2 这个故事广为传诵,人们根据它创作了戏剧、歌曲、古典乐曲等艺术作品,为什么苏武

牧羊有如此大的魅力?让我们走进这篇课文。

3.简介苏武:苏武,字子卿,西汉杜陵人。汉天汉元年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没有成功,又把他迁到北海边牧羊。苏武19年不肯屈服。汉始元六年才被遣回朝。

二、预习检测

1.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不认识的词,查字典,注字音。

旌节 恭恭敬敬 气节 置之度外 依偎 2 解释下列词语。

社稷: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红妆:同“红装”,指青年女子。 帏:同“帷”,指帐子。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

定,永远不变)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指导读正确、有节奏感。 2.小组比赛读课文。(要求:响亮,正确,有节奏) 3.全班一起朗读。 四、精读课文,思考:

1.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些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写出体会。 3.教师讲解,加深理解。

1)北海边野草遍地,没有人烟,惟一和苏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节。

(内心是孤独的,生活是寂寞的,但是在精神上有追求,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2)你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信念呢?

(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一定要维护国家尊严的信念) 3)理解“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的意思。

(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师生对读,(感受到后面的话是把前面的折磨写具体了) 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苏武在想尽办法克服种种困难)


4)理解“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终教匈奴心惊胆战,拱服汉德威”的含义

(不论怎样,苏武宁死不屈,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气概都不会减少一丝一毫。最后终

于让匈奴人佩服,不得不拱手诚服汉朝的品德与威严。

5)让我们把这种气节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师小结:苏武就是这样一个宁死不屈,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让我们充满深情地读读这一节。

四、合作探究

过渡:茫茫荒漠,野草丛生,人烟绝迹,苏武时时刻刻紧紧握着这支和他患难与共的旌节。

多少年等待,多少年期盼,整整十九年过去了,苏武在异乡历尽了千心万苦,受尽了非人的折磨,经过汉朝的多次交涉,匈奴王终于答应放苏武回国。

整整19年,这19年是苏武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这19年让旌节脱光了羽毛。一切都变了,然而什么没有变? 想象一下:

1.苏武终于又回到京城,此时此刻,他心里大声呼喊什么? 2.来迎接苏武的人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他的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他的妻子会说些什么? 五、拓展延伸

过渡:学到这,你觉得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在敌人面前不屈不饶,坚持正义,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他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

一位爱国志士。

教师总结: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像苏武那样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

林则徐等人,我们不仅要敬佩他们,而且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忠诚祖国,报效祖国,有兴趣的同学可去图书馆或上网搜索有关内容,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一)

北风刮得正紧。漫天雪花,被卷成一条条白色的鞭子,直鞭向白茫茫的大地,直鞭向湖畔那个白须白眉、手握节杖,颤巍巍地站着的老年人。

老年人望着结了冰的湖面。他的眼神茫茫然。没人知道他究竟在想些什么。他手中那节杖上的白毛已经脱落得七七八八,剩下稀稀疏疏的几小撮,和他下巴的胡须一起在北风中飘动。

这是北海,也就是俄罗斯的贝加尔湖。老年人已在这里度过漫长的十九年。 老年人名叫苏武。他原本是汉朝的使节,十九年前,被派出使到匈奴。谁知道这一出使,竟然长达一十九年!

他就在这片辽阔而荒凉的土地上挨了十九年。他的"任务"很简单:牧羊。他从汉朝的使者,变成了一个"牧羊人" (二)

草原上鼓乐喧天。这是匈奴的国土。匈奴单于(chan2yu2 匈奴领袖的称号)正大摆宴席,宴请汉朝派来的使节。

"大王这次将汉朝的使者都释放回去,皇上非常高兴,特地派我们前来答谢,同时献上一些薄礼,希望大王笑纳。"一个手持节杖、身穿汉服的中年汉朝官员对单于说。这个官员身材高大,威仪凛然,令人望而生畏。

"使者不必多礼。请回去告诉贵国皇上,多谢他的赏赐。" "大王放心。我一定会转告您的话。"汉朝官员说。 这位汉朝官员正是苏武。 汉朝自从建立之后,就一直面对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人的威胁。匈奴军队不断侵犯汉朝


边境,使汉方不胜其烦。汉武帝曾经派大将卫青与霍去病三次出兵讨伐匈奴,使匈奴的元气大伤。每当战败,匈奴便派使者求和,而汉朝天子也乐于与匈奴修好双边关系,双方时常派遣使者互相往来。但匈奴常常借故扣留汉朝使者。这一年,匈奴又扣留了汉朝的使者,汉武帝很生气,正想出兵教训匈奴,匈奴却前来求和,而且愿意把以前所扣留的汉朝使者全部放回。汉武帝为了报答匈奴单于的善意,于是派遣使者苏武,与副使者张胜、随员常惠,带领许多礼物送给匈奴单于,并且护送以前被匈奴扣留的使者回国。

(三)

"去把苏武给我捉来,我要亲自审问他!"单于大声喊道。他吩咐官员卫律去捉苏武。 "我是堂堂的天朝使者,怎能让你们当犯人审问!"苏武说罢,一手拔出佩剑,立刻往颈项抹去。卫律赶忙抱住他,但苏武已受了重伤,血流如注。 事情所以会这么直转急下,正是和卫律有关。

卫律原来是以前的汉朝使者。他出使之后,投降了匈奴。卫律的部下虞(yu2)常,由于不满卫律,便鼓动苏武的副使张胜,想暗中杀害卫律。怎知事机泄露,虞常被捉。在卫律酷刑的折磨下,虞常终于把张胜供了出来。这就牵连到正使苏武了。

苏武的剑伤治好之后,匈奴单于千方百计劝他投降,但苏武宁死不屈。单于更加佩服苏武的硬骨头,于是将他关进地窖(jiao4,不给他吃、喝,想迫使他就范。但倔强的苏武在严寒的隆冬里,以雪解渴,扯下棉袄(ao3)的皮毛充饥,却怎么也不屈服。单于没法子,只好将苏武流放到北海牧羊。 (四)

在严寒的北海,苏武每天孤零零地牧羊。每天牧羊时,苏武总是手持汉武帝亲手交给他的那支节杖。他相信有一天他一定会手持节杖,再踏上祖国的土地。 苏武等待这一天,足足等了十九年。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公元前85年,匈奴因单于去世发生内乱,新的单于知道没有力量跟汉朝打战,又派使者到汉朝求和。这时候汉武帝也已经去世了,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 苏武终于回到祖国。当长安的人民夹道欢迎他时,他的手中仍然紧握着节杖--尽管节杖上的毛已经脱落得七七八八了。 苏武牧羊的故事,从此传诵千古。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许多同学都为苏武的伟大精神所感到。我们应向们学习,学好本领,心系家乡、心系祖国,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贡献。 堂清检测: 堂清未过人员: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ca0ce10192e45361066f5b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