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

2022-05-25 18:03: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武牧羊》,欢迎阅读!
苏武,牧羊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恭恭敬敬、旌节、气节、置之度外、屈指可数”等词语。 2、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与学习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讲读课文的第五到第六节,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品味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插图,认识苏武 板书:苏武

2、简介:苏武和西汉的历史背景,及两国的关系。 3、板书:牧羊 理解:牧课题补充完整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中有几次写到旌节? 苏武又是怎样对待这支旌节的? 2、交流板书

(1)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 理解:旌节 板书 板书:接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郑重其事的态度。

(2)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板书:握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宁死不屈的精神。

(3)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板书:举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内心极其愤慨的语气。


过渡:看来,这两次斗争无论匈奴王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无法使苏武屈服。在这种情况下,他又生出了一计。那便是——苏武牧羊,那他牧的是什么羊呢? 三、学习第三、第四重点节

1)轻声自由读读第4小节,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学生交流。

3)小结:你看,这真是一个毒计,匈奴王真是阴险狡诈呀!但苏武又是怎样面对的呢? 4)学生默读第五节,划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5)逐句出示,加以理解。

A、北海边野草遍地,没有人烟,惟一和苏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节。

(内心是孤独的,生活是寂寞的,但是在精神上有追求,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B、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师生对读,(感受到后面的话是把前面的折磨写具体了) 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苏武在想尽办法克服种种困难) 板书:饿

出示图片,想象苏武还会面临哪些困难?

C、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不论白天放羊,晚上睡觉总不离手。

理解:置之度外

(要学生感悟到苏武不是为自己活,而是在为国家而活。

D、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屈指计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 抓关键词:经常(换词)——常常,时常,

南飞的大雁:汉朝在南方,南方代表祖国,多想成为一只自由的大雁,早日回到祖国。

屈指计算日子:再次体会归心似箭。 盼望:望眼欲穿,归国心切

小结:苏武就是这样一个宁死不屈,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让我们充满深情地读读这一节。 四、学习第六节

过渡:茫茫荒漠,野草丛生,人烟绝迹,苏武时时刻刻紧紧握着这支和他患难与共的旌节。多少年等待,多少年期盼,整整十九年过去了,苏武在异乡历尽了千心万苦,受尽了非人的折磨,经过汉朝的多次交涉,匈奴王终于答应放苏武回国。 1、抓住40岁,已满头白发 2、出示句子,改成肯定句, 再改成反问句 五、总结课文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许多同学都为苏武的伟大精神所感到。我们应向们学习,学好本领,心系家乡、心系祖国,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c014f8e5d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