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随笔-幼儿胆怯懒惰心理形成]胆怯心理

2022-12-22 20:32: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教育随笔-幼儿胆怯懒惰心理形成]胆怯心理》,欢迎阅读!
胆怯,心理,幼儿教育,懒惰,随笔

[幼儿教育随笔-幼儿胆怯懒惰心理形成]胆怯心理

在多年的幼教中,我常常发现,有的幼儿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碰到困难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老师一问话,不是哭就是不敢作答,怯于表现,有的幼儿不敢与人单独交往,不肯独自睡觉,在大家面前更不敢表现自己。在集体活动中,他们特别胆小,总是充当”听众”或”观众”的角色,一旦让他们试试,立刻就紧张的愁眉苦脸,低头不语。这类孩子平时做事总是小心、谨,惟恐自己成为别人笑话的对象,为了避免失败,他们宁愿放弃尝试。长此以往,这类孩子就变的胆小、畏缩、孤独、懒惰,难以适应环境,严重妨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老师和家长都非常担心,这样的孩子怎样适应未来快速发展、竟争激烈的社会

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胆怯”,它是幼儿对自己不熟悉的人或环境所表现出的一种忧虑反应,这种反应主要是对自己缺乏信心。造成这种胆怯、懒惰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家长舍不得让孩子独立做事。如今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心肝宝贝”,不管孩子做什么,总是时刻提醒孩子这个要小心,个要注意,不断反复地说,生怕孩子受到伤害。比如,孩子爬滑梯,家长会急得大叫:“这里太高,自己不能爬,那里手抓不好,不能下,万一摔伤了身体、擦伤了脸怎么办”再如,孩子洗手,是很平常的事,只要教会孩子们洗手的方法,他们就很乐意洗手,因为孩子们很喜欢玩水,可是家长不放心,生怕他们弄湿衣服,弄翻脸盆,不让孩子自己洗,事事由家长包办,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就渐渐变得不敢也不能独立做事,缩头缩脑,逐步养成了胆怯懒惰的心理。

第二,幼儿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有的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常常把孩子安置在家中,独自玩耍和游戏,仅与家中的几个成员交往,这样,长期的单


一刺激使孩子对家庭以外的环境感到非常陌生,不知道如何与家中以外的人交往,久而久之,他们便拒绝“合群交往,’’。

第三,对幼儿的教育方式有偏差。有的家长或者老师,在孩子遇到困难,不是耐心地指导帮助、鼓励和引导,而是简单的批评、责备,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如果长期这样,孩子会受到其中一种暗示,认为自己很“无能”。因此,他们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不愿参与活动,缺乏尝试的胆量,慢地孩子变得胆小、怕事、懒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cc9f03e51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