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

2022-04-27 19:21: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因地制宜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欢迎阅读!
因地制宜,少数民族,促进,自我,地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地制宜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

作者:李晓焕

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2013年第0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近年来,国家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等等,这些措施都加快了民族地区的发展。但是,即便如此,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依然不小,我国剩余贫困人口越来越集中分布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这都容易造成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心理的不平衡,从而影响到民族关系的和谐。要缩小少数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就要继续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来说,它的自主发展是内因,是发展的关键。因此,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处理好提高民族发展自主性和加大外部支持的关系,其方法并不单单是在再分配环节上实现财富在各民族之间的分配均衡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倾斜性政策,提升发展较慢民族的自我发展能力。 一、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要以主体性为核心

少数民族是国家扶植政策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正如邓小平同志在谈到西南少数民族问题时所指出的,所有这一切工作,都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同少数民族商量。这样的工作原则,就是要求少数民族的发展要体现对少数民族的尊重,对其主体地位的承认,体现以人为本。在过去很多少数民族反贫困的实践中,我们往往更多地强调的是增加的因素,而忽视的因素。一谈到扶贫大都强调如何加大资金投入,如何发展项目,如何改善基础设施等等,却很少把如何发掘和利用当地社会、文化传统中的精华,如何把改变人的观念、意识与发展经济、脱贫致富有机地结合起来,结果在具体实践中往往是好心办不成好事。比如,在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中有很多好的东西:吃苦耐劳、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尊长敬老等,都是少数民族自发的实践,很多事实已经证明并认可了这些文化、风俗的价值和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在消除贫困行动中改变少数民族人民意识中不利于民族发展的东西,要引导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我发展。所以在少数民族的发展中如何在尊重少数民族主体性的前提下,在传统与现代的衔接与交融中实现经济的发展,是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自我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要以和谐为本质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就要求少数民族在民族内部民族成员之间、在外部与其他民族之间都要做到和谐。当前,我国民族关系总的形势是好的,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但也存在着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妄图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利用民族分裂势力搞分裂活动,成为当前影响我国民族团结的主要因素之一;经济利益引发的一些问题也影响着民族团结与和谐,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会出现权益竞争,这就容易导致少数民族之间围绕着草场、森林、水源、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cda3b8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3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