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伊拉克战争美军联合作战思想

2023-03-05 17:35: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伊拉克战争美军联合作战思想》,欢迎阅读!
伊拉克,美军,作战,战争,思想

从伊拉克战争美军联合作战思想

在伊拉克战争主要军事行动结束后,美国防部为提高三军联合作战能力,加速国防转型建设,组织专家对这场战争进行了研讨。最后认为:伊拉克战争的胜利是三军联合作战的结果;此次作战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联合作战领域取得了突破。美军得出这样的结论,反映了美军当前联合作战的进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其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发展趋势。

伊拉克战争初期,美军以第3机步师的兵力拉长战线向伊纵深快速机动,伊军没有丝毫的抵抗;美军没有实施大规模的空袭,而是小规模的空袭与地面突击相结合;伊军竞放弃了沙尘暴的良好时机,没有对美军实施反攻。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美军的作战行动有悖于其联合作战理论,伊军的反应也非常迟缓,看上去与萨达姆的作战决心很不相符。其实并非如此,因为,靠在一定的空间内增加兵力密度来达成集中力量的目的已成为过去,信息化条件下集中力量的方式向部队编成的小型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其具体的方式是按作战的职能编成各种小型作战群,能够同时在陆、海、空等多维空间实施一体化的小型联合打击。由此可见,美军的第3机步师并非孤军冒进,而是在执行着双重任务。一是为了将伊拉克军队从城市居民地中吸引到旷野上,如果伊军上当,出城拦截,恐怕还没有接触到美军,便将会遭到美军来自远、中、近距离上,从陆、海、空、天等不同战场区域交叉火力的联合打击,而且打击力量的聚集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集中,威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二是为了快速完成战场设计中作战子系统和支援保障子系统的战略、战役部署,迅速形成以地面作战为主,全纵深联合打击的基本态势。

在伊拉克战争的过程中,我们既没有看到像海湾战争和美军空袭南联盟以及科索沃战争那样大规模、长时间的空袭,也没看到像海湾战争那样空袭作战与地面作战划分得十分清楚的作战样式,看到的只是美军在伊拉克几个重要城市周围和城市内的重要目标,根据作战目的的需要,实施的小型化、多能化、信息化和“超联合”的一体化全纵深同时打击。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在信息化条件下美军联合作战的战斗编成和打击的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美军一体化联合作战思想的基本内涵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信息优势思想。

随着信息化战争的来临,作战空间已呈现出陆、海、空、天、电、信息、认知“七维一体”和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聚合共振的鲜明特征,而在这诸因素中,信息和信息流已成为战争中凌驾于其他因素之上的主导因素。从作战空间看,战争中美军依仗拥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在空、地、海、天、电的多维空间实施“全谱作战”,力求速战速决。在太空,美军共投入各种军用和民用卫星100余颗,成为美军对伊拉克战争态势感知的主力,可对伊保持几乎每两小时一次的严密监视。在空中,空军战机分别从欧洲基地和美国本土起飞,实施远程轰炸;武装直升机则经常在伊军头顶盘旋,伺机配合地面攻击。在海上,海军战舰分别从红海、阿拉伯湾、波斯湾海域发射巡航导弹,出动舰载机进行突击。在地面,开战第二天即发起地面进攻,美第3机步师从伊拉克南部高速突入,第l、第2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则分别由伊西南和伊东南部直扑巴格达。在电子战场,美军依靠电子侦察卫星、电子战飞机和其他机(舰、车)载电子战设备组成的综合信息系统,控制了战争制信息权。

二、精确作战思想。

一是精确打击的范围更广、效能更高、运用更加频繁。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的精确

制导弹药不到8%,而在伊拉克战争中这个比例提高到80%以上,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约为海湾战争的10倍左右。不但数量上有了大的提高,在制导技术上也发生了质的改变。精确制导炸弹、传感器、隐形技术以及远距离作战无人驾驶飞机在战争中大量使用。先进的卫星制导技术取代了12年前的激光制导手段,“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可自动寻找目标,不受烟雾或恶劣天气的影响。“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装备了新的雷达和导弹,比在海湾战争中使用的“阿帕奇”杀伤力高得多。

二是精确打击威为制定作战计划、实施作战行动的基本依据和手段。伊拉克战争以准确


而猛烈的“斩首”攻击揭开战幕,目标直指萨达姆及伊方高级领导人。开战头两天就发射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百余枚,重点打击伊高官官邸、政府大楼、共和国卫队军营,以及巴士拉等战略重镇。“震慑行动”中,联军空袭强度之高、精确制导弹药比重之大、打击目标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在整个战争中,美军在精确打击的手段选择、攻击方式、打击目标确定和作战保障等方面,都有了一些新的发展。

三是精确打击与信息作战的联系更加紧密并逐步融为一体。精确打击和信息作战是实现非接触作战的主要途径。与以往高技术局部战争相比,伊拉克战争的信息化程度更高,信息化特征更为明显。近年来,美军注重以信息作战与精确打击的高度融合为重点,加速发展信息作战能力,不断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的军事“时代差”。战争中,美军将精确打击与信息作战紧密结合,打击目标更准确、时机更恰当、效益更显著,直接为实现战役甚至战争目的提供了可能。

三、聚焦式后勤思想。

从美陆军1981年采用“自动标识和读出符号”的条形码技术开始,开始了聚焦式后勤的探索。特别是吸取海湾战争“后勤资源迷雾”的严重教训,结合部队转型的需要和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的实践,逐步形成了聚焦式后勤的思想。其核心是使联合部队获得打赢战争所必须的人员、装备和后勤补给,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通过对作战行动需求的精确预测,综合运用信息、后勤和运输技术装备,以速度代替数量、以物质的快速流动代替静态储备、以随机改变保障路线达到精确可靠、以主动配送代替用户被动请领,实现“从工厂到散兵坑”的直达保障。

四、震慑作战——削弱对方意志的作战理论

一是慑战一体。战前,美军加大禁飞区监视力度,专门组织了针对伊拉克的“内窥”演习,并通过频繁的军事调动形成大兵压境之势。战中,美军没有大规模轰炸伊拉克的基础设施,而是强调和凸显了“直接打击敌军作战重心”的指导思想,突出打首脑、打首都、打守军,广泛使用射程远、威力大、杀伤力强的精确制导弹药,对伊拉克实施高强度空袭,制造战争恐怖气氛,给伊拉克军民以强大的心理震撼。“斩首”和“震慑”行动,就是最突出的表现。

二是心战瓦解。这次伊拉克战争,美军更加突出心理战,以美元利诱、安全承诺、战后政府任职等方式招降纳叛。战前就给伊军政要员发送电子邮件,收买伊部族首领和库尔德武装,散发传单约2300万份,并利用广播电台等号召伊高层和广大民众发动政变,推翻萨达姆政权,教唆伊军投降,宣称不抵抗的伊军可免遭轰炸。战后有报道表明,这是巴格达迅速陷落的主要原因。

三是控制媒体。为取得伊拉克战争舆论宣传的主导权,美军设立了专门的新闻发布中心,破例允许五百多名记者随军采访,并在战场上频频对伊新闻媒体进行电子干扰;实施了严格的新闻管制,随军记者每一篇战事报道都必须经过美军中央司令部签发。美国的主流媒体也突出正面报道,大力制造美军完全取得战场优势、取得战争胜利的舆论,竭力改变自己面临的外交困境和反战压力。



高技术装备是需要人来操作的,只有人与武器的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武器的最大性能。在这场战争中,虽然英美利用高科技装备和强大的军事实力赢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也暴露了许多弱点。由于受不良气象条件的影响、敌我识别判断的失误、战争决策的失误、作战人员的心理压力以及对方战术的欺骗和干扰,都使高新技术装备性能受到影响。此次战争美英联军伤亡的人员中,有近三成是由误伤而造成的,因此高新技术装备也存在其弱点。同时美英联军在行动中,过于急功近利,长达600多公里的补给线上,在其侧翼没有得到掩护、后勤补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依然贸然开进,不仅给后勤保障人员造成了较大的伤亡,也给整个战役进程带来了不利影响。美军的胜利不仅是胜在其装备的优势上,同时,也因为伊军作战人员素质低下、战争战备不足、而且缺乏有效的军事组织和指挥。当然,这场极不对称的战争中有许多可以进行研究的地方。战争经验对当事者来说是一种资源,对战场外的人们来说也是一种资源,现实告诉我们,未来战争要用发展的新思维、新视角来认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d27edd384254b35eefd342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