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不如读前沿

2022-12-10 08:25: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经典不如读前沿》,欢迎阅读!
前沿,不如,经典

读“经典”?不如读“前沿”!

——给大学生暑期阅读的一个建议 -徐英瑾(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很多大学里的同僚都抱怨现在大学文科生读书少,心急火燎之余,开出了一长溜子书单。不过,学生宿舍的书架不太大,而且我本人一向尊奉读书实用主义。我认为,书一定是要读的,但问题是要读得精。

理科生不晓得康德是耻辱,那么文科生把“该事件的发生概率是0.45”翻译成“该事件的发生概率是45”算不算光荣呢?

一说到“精读”,很多人一下子就会联想起“经典”,想起四书五经,想起卡夫卡和莫泊桑,想起柏拉图和康德,想起„„打住!我想说的是,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实用,不是为了让自己显得“有文化”。我对目前文科大学生的批评,不是“少文化”,而是少常识。我曾组织我的几位学生翻译一些英语(论坛)论文,一些同学不晓得英美人常把小数“0.45”写成“.45”结果全部理解成了“45”还有些同学不知道啥是概率统计中的“贝叶斯公式”甚至也不晓得如何通过使用“维基百科”来弥补自己的无知。文科生常常说理科生不晓得康德是耻辱,那么文科生把“该事件的发生概率是0.45”翻译成“该事件的发生概率是45”算不算光荣呢?

我国大学人文学教育的最大问题不是忽视经典,而是忽视理科通识的普及。文科是研究人的学问,但是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对于人的科学化研究将越来越成为主流。对于传统的那种和理科隔绝的文科研究方式,我个人是不看好的。

最近几年来我国大学人文学教育的最大问题不是忽视经典,而是忽视理科通识的普及。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支撑,培养出来的学生搞“科研”只能钻故纸堆,


走向社会却发现自己没有基本的数理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流程规划能力,不得不“从头再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来看,我们的文科教育的确太面向传统了,却疏于面对世界学术潮流之大方向。那啥是世界学术潮流的大方向?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文科慢慢和理科融合的趋势。文科是研究人的学问,但是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对于人的科学化研究将越来越成为主流。对于传统的那种和理科隔绝的文科研究方式,我个人是不看好的。

当然,我并不是主张让文科学生去系统地学自然科学因为时间的确来不及,专业也相差很远。比较可行的办法是:读一些比较浅近的科普读物,至少让自己科学有点感觉。

西方“经典”毕竟不同于总是指向那些老得积满蛛网的老书传统“经典”概念。我们得作出选择:到底是去了解一下这个时代最新的科学成就呢,还是去了解那几个骨灰都不知道在何处的古代贤达的人生体会?

这不,暑假到了,充电的机会来了。这里我只想推荐两本杂志和一套系列丛书。两本杂志分别是《新科学》和《环球科学》,上海的东方书报亭就有售。这两份科普杂志都是海外科普杂志的汉化版本,基本反映了国际科技发展的最新前沿状况。在我国的科普队伍还没有能力开发自己的优秀科普杂志品牌的情况下,我认为这种“拿来主义”还是比较可行的策略。这两本杂志中讨论量子理学和宇宙天体学的文章可能会让文科生头大,但没有关系,其中还有大把的文章是关于认知科学、人工智能、进化生物学、环境科学、新能源和环保技术的。这些话题或许会更普罗大众一点。

一套系列丛书则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盗火者译丛”翻译的基本上是西方最近二十年出版的科普名著,选才相当之专业,翻译质量也不错。我向文科生着重推荐其中的三本书。理学专业的学生不妨读一下美国哲学家丹尼尔·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db2e6b1960590c69ec376a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