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4

2022-09-24 19:01: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奇妙的对联4》,欢迎阅读!
对联,奇妙

语文探究:奇妙的对联》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 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 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 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 让学生尝试对对子。

教学设想:首先让学生搜集对联,可以搜集旅游胜地见过的对联,也可以搜集本地的楹联、春联、婚联、挽联,誊写好,交上来备用。课堂上交流学生所搜集的对联,了解有关对联的基础知识,并赏析这些对联,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知识,让学生尝试就对联进行研究性学习。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名人联话

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富豪见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二、 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了解对联常识:

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仄起平落。 三、 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

1.对联来源:南朝《荆梦岁时记》记载,每逢岁时,人们便挂桃符来驱鬼避邪、迎喜接福。这是对联的萌芽。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茅亭客话》记载:蜀后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是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最早的春联。 2. 师生共同赏析名联。

3. 交流学生所搜集的对联,了解有关对联的基础知识,并赏析这些对联,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知识。 补充名联,赏析:





1傍百年树; 读万卷书。

——朱熹撰朱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南宋·朱熹题白鹿书院联。)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3春联 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岁; 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均过新年。



4挽联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嘻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陈毅 3.妙联拾趣

对联具有独特的形、音、义的文学表现形式,它能集多种修辞方法于一身并能吸取诗歌歇后语等艺术手法于一体,故对联往往妙趣横生。 1)巧嵌人名地名店名。(2)巧妙的双关联。双关有谐音双关和意义双关两种,运用双关手法,可以使对联耐人寻味。(3)有趣的多音字联。(4)增字减字妙改对联。基于某种需要,将某副对联的上下联增加或减少一些字词,使联意发生变化,营造

新的意境,组成新的对联,这种制联方法叫做加减法。

第二课时

一、 继续交流学生收集的对联 二、 牛刀小试显身手——撰写对联 1. 指导学生阅读,学习对联作法。

要注意对仗、平仄、词性等规律。 注意逻辑。 练一练:

① 天——(地)风——(雪)海——(山)新——(旧) 南北——(东西) 千山——(万水) 千山秀——(万水清)

庆贺——(恭喜) 枝头——(花丛)

②上联:处处风光好。(家家喜气浓)(下联可以是多元的)

上联:鸟儿枝头落,(蝴蝶花中飞)




上联: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请坐------ 请上坐 (茶-----敬茶----- 敬香茶)

2 写出上联,让学生对下联;或者写出下联,让学生对上联。 3、给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自创一副完整的对联。 4. 送联自勉:

博学慎思红梅吐香今日蟾宫折桂当仁不让; 明辨笃行宝剑出鞘明朝长风破浪舍我其谁?

三、布置作业

1 熟读背诵一些名联 .

2. 用毛笔书写一副对联,课堂交流欣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dd6157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