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白鹿原》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艺术技巧

2022-04-08 22:35: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白鹿原》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艺术技巧》,欢迎阅读!
白鹿原,魔幻现实主义,技巧,艺术,谈《

浅谈《白鹿原》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艺术技巧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在当时逐渐消弭的文学界掀起了一股洪流,各界媒体、期刊以及出版社纷纷连载、出版,《白鹿原》一度成为诸位学者和文学评论者的研究对象。翻开《白鹿原》从清末民初到新中国初建,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一幅广阔的历史画面,带着黄土高原丰厚传统的文化内涵,向读者缓缓展开。

《白鹿原》虽然是现实主义作品,但又区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陈忠实在对《白鹿原》的现实描写中掺杂了神话、魔幻的元素,他借鉴和吸收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这不仅仅在于挖掘关中文化的精神内涵,也在于通过白鹿原上近百年历史风云变幻展现儒家传统文化行将没落的悲剧命运,并在总体写实的基础上,对作品本身进行艺术上的创新,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技巧渗透进来,巧妙地融为一体,在当代文坛显得不同凡响。而本文将就《白鹿原》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艺术技巧做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一、利用各种魔幻的意象表达深刻的寓意

在《白鹿原》中,最深刻而复杂的意象便为“白鹿”对于“白鹿”小说描写道:“一只雪白的神鹿,柔若无骨,欢欢蹦蹦,舞之蹈之,从南山飘逸而出,在开阔的原野上恣意嬉戏。所过之处,万木繁荣,禾苗茁壮,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疫疬廓清,毒虫灭绝,万家乐康,那是怎样美妙的太平盛世!”在本文中,“白鹿”成为了白鹿原居民的命运之神,是真善美的化身,寄托着世代白鹿原居民的美好理想与愿望。而与“白鹿”寓意恰好相反的则是“白狼”,白狼吸了猪血却不留痕迹,任何障碍都不能阻止它的攻击,揭示了社会动荡给广大人民带来的只有灾难,在白鹿原居民当中,白狼象征着永无止境的灾难,给人们带来了战争、瘟疫和死亡。

“白鹿“、“白狼”这些隐忍的象征,作者通过荒诞而魔幻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白鹿原居民祈求白鹿使万物复苏),使得悲壮与苍凉的白鹿原的现实生活多了一份诗意化的神秘美。

二、将现实生活与人物神话化、魔幻化

在《白鹿原》中的一些民间传说,作者赋予了一些神话的色彩。例如祈雨仪式。当地人将飞升上天的关羽奉为掌管人间风雨的神,在干旱之时,居民便会去关帝庙祈雨,其中白嘉轩作为在太阳暴晒下跪倒在庙前等待神灵恩泽的一名男性,被神灵选中,附在身上为人们祈雨。

在这场仪式中,关羽作为历史人物变成了神灵,祈雨变成了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要仪式,民间风俗上升到神话、传说的概念,使书中所描绘的现实生活及人物更加魔幻化。

三、打破生与死、人与鬼的界限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常常描写死而复生、亡灵再现、人鬼对话等情节,来表达更为实际而深刻的文化内容。例如在《白鹿原》中,田小娥败坏门风被鹿三刺死,她的灵魂和怨恨之气结成了各色蛾子给白鹿原带来了灾难,她附身于婆婆,告知自己被杀的过程;附身于鹿三,哭诉白鹿原的无情和专制。


田小娥幻化的亡灵亦真亦幻,带着魔幻色彩,从本质上讲,田小娥的亡灵是自我的旁白和内心的愤怒控诉,是对遗留了中国数千年的中国宗法文化对美好人性扼杀的批判与谴责。

四、结语

上个世纪,外国文学如一场暴风雪进入我国,纷涌而来,《百年孤独》《幽灵之家》这些具备将魔幻与神话照进现实的特点的魔幻小说,唤醒了当代中国作家沉睡已久的民族意识与文化意识,使得他们以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视角审视民族文化,而陈忠实就是带着这种时代巨变的思考和文学新潮的冲激,吸纳了部分魔幻现实主义写作的特点,再以宏观的角度反顾历史,即从“一些单一的事件上超脱出来,进入一种对生活和人的规律性思考”,从而完成了这部民族秘史的创作。

根据以上的初步分析,《白鹿原》虽然在内容和写作风格上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但也并非实际意义上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从某种意义上讲,《白鹿原》的创作手法是契科夫所说的“无条件的真实”的现实主义,实则是对中国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df1886b31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