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现代历史主干知识五: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2023-03-02 22:09: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近代现代历史主干知识五: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欢迎阅读!
义和团运动,变法,维新,主干,中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五

(中国近代现代历史主干知识五: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班级 姓名 学号 .

一、单项选择题

1.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的新思潮的主要不同是

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 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

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D. 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2.促成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32002年上海高考题)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4.下列理论中,对维新变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是

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C.赫胥黎的天演论 D.孟德斯鸠的天赋人权说

5.中国近代最早含有“奖励技术发明,兴办新式学校”内容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资政新篇》 B.《定国是诏》 C.《钦定宪法大纲》 D.《变法通议》

6.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康、梁维新派突破洋务运动的局限,宣传维新变法,其主要贡献是 A.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B.倡导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C.明确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方针 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国

7.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近代工业得到发展,清政府对此所持的态度是

A.不提倡不限制 B.垄断扩展 C.鼓励提倡 D.加强官办企业 8.京师同文馆、时务学堂、京师大学堂的共同点不包括

A.培养目标是非旧式的封建官吏 B.由维新派主持创办

C.改变了以经学为主的教学内容 D.顺应了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9.戊戌变法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A.挽救民族危亡 B.要求变革一些旧制度 C.与顽固派进行论战 D.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10.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这是因为它 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提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惟一出路 11.光绪帝支持变法的目的是

A.答谢康有为救驾 B.挽救民族危亡 C.与慈禧争夺权力 D.做一个有为之君 12.下列有关康有为成立保国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得到皇帝的默许 B.与民族危机加剧有关 C.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D.是救亡图存的政治团体 13.下列法令中,与戊戌变法无关的是

A.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 B.实行铁路国有政策 C.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D.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14.慈禧太后扼杀“百日维新”的过程是①控制官吏任免权②袁世凯告密③荣禄任直隶总督④宣布“临朝听政”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④③①② 15 “百日维新”失败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A.袁世凯的告密 B.光绪帝的被囚禁 C.顽固派的强大 D.帝国主义的破坏 16.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

A.光绪帝和部分清朝官员 B.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 C.爱国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 D.开明地主和民族资产阶级

17.戊戌变法运动是①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一场爱国救亡运动③一次争夺政权的斗争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

A.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B.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C.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D.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19.康有为向光绪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 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20.中国近代史上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厌也。”此人的主张是

A.加强君主专制 B.建立皇族内阁 C.实行君主立宪 D.倡导民主共和 21.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22.义和团运动兴起前其口号是“反清复明”;兴起后其口号是“扶清灭洋”;运动被镇压后,其余部又提出“扫清灭洋”的口号。这表明

A.农民阶级的运动也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B.民族矛盾已成为当时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C.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不断深入D.义和团不断变换斗争口号,斗争目标不明确 232003年天津文综卷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发布诏令

A.裁撤部分中央机构 B.设立议院 C.制定宪法 D.设立制度局主持新政

242003年辽宁综合卷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 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 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D 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252003年广东历史卷 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呈递 B.强学会的成立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公车上书”

262003年江苏历史卷 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呈递 B、强学会的成立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公车上书”

272004年上海文科卷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282004年老课程卷甲午战争以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 A.西方科技的传播 B.重商思潮的影响 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D.改良思想的推动

292004年广东广西卷 下列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从长江流域兴起,发展到京津地区 B始终受到清政府的严厉镇压 C带有笼统的排外的色彩 D 曾在山东、直隶等地建立政权 302004年江苏卷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宜传民主共和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312002年全国春季:下列关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民间资本的大量投资铁路

C、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D、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的促进 322001年春季高考: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

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B、洋务运动开始时C、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D、中日甲午战争后 33 1993年上海: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

A、爱国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 B、光绪皇帝和部分清政府官员 C、开明地主阶级和爱国知识分子 D、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阶级 341994年全国:甲午中日战争后到百日维新,维新派创办的著名学校是:

A、谭嗣同的时务学堂B、徐锡麟的大通学堂C、康有为的万木草堂D、严复的天津水师学堂 352000年广东: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根本措施是:

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B、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C、变科举、开学校D、办报刊、立学会 361999年上海:19世纪末,湖南成为京、津、沪以外维新运动最活跃的省区。当时湖南的新事物主要有:

A、万木草堂、万国公报、强学会 B、时务学堂、时务报、湘报 C、大同学堂、译书公会、国闻报 D、时务学堂、湘报、南学会

372000年全国: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作国情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382001年全国: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但真正得以实施的措施是:

A、以西法编练新军 B、设立制度局,为新政立法 C、进行地方官制的改革 D、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391994年全国:康有为向光绪皇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

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402002上海:右图[孔子改制考书影]所示著作的作者参与了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411998年全国: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

421995年全国:1900年初夏,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是为了 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B、承认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 C、控制和利用义和团D、依靠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

431998年全国:下列对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B、带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431995年上海: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使用是: A、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他的灭亡 B、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D、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442000年上海:1900年,义和团大败西摩尔率领的八国联军的战斗主要是在 A、大沽口紫竹林B、杨村、廊坊C、老龙头火车站、北仓D、山海关、大沽口 451993年全国: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A《应召统筹全局折》的呈递B、强学会的成立C《中外纪闻》的创办D“公车上书” 二、材料分析题

46.阅读下列材料:(光绪帝)二十八日(1898616日)遂召见(康有为)于颐和园之仁寿殿„„皇上曰:“国事全误于守旧诸臣之手,朕岂不知?但朕之权不能去之,且盈廷皆是,势难尽去,当奈之何?”康曰:“皇上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彼大臣向来本无事可办,今但仍其旧,听其尊位重禄,而议政之事,别责之于小臣;则彼守旧大臣,既无事可劳,复无失位之惧,则怨谤自息矣。„„”上然其言。„„而西太后与荣禄已早定密谋,于前一日下诏„„(命)二品以上大臣,咸具折诣后前谢恩。政变之事,亦伏是矣。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回答:

1)光绪帝向康有为询问了什么问题?

2)康有为对此提出了什么建议?(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3)康有为这一建议的实质是什么?这反映了什么?

4)慈禧太后命“二品以上大臣,咸具折诣后前谢恩”的目的是什么?这反映了什么?

472000年全国:阅读下列材料: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救亡主张不尽相同。例如:维新派大力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说;“吾既自居于弱昧,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日即于乱亡,安能怨人之取侮?”义和团的一份揭贴则说:“神助拳,意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表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请回答:

(1)对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的途径,维新派和义和团持何种不同的观点? (2)你认为维新派和义和团的观点各具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3)从维新派、义和团的观点及实践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 三、问答题

481996年上海:有人说,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变动;也有认为它是一次失败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你同意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49.如何全面评价义和团运动

50根据下列两幅图,概括19世纪末,中国两大政治运动的区域性特点及相互关系,并结合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因素分析原因。义和团运动形势图、戊戌变法时期学堂学会报馆分布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e8f4d1ec5da50e2524d7fd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