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山居秋暝》优秀说课稿

2022-03-24 04:4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山居秋暝》优秀说课稿》,欢迎阅读!
山居,上册,人教,语文,年级

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山居秋暝》优秀说课稿



《山居秋暝》说课稿 一、说教材。

王维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歌中最重要艺术手法,是用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运用比兴手法,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情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诗歌发展史,特别是近体诗的发展情况与体例(如节拍、对仗、押韵等)

2、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3、了解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

4、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2、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

2 学生产生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的动力。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感受诗歌《山居秋暝》的意境,学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根据诗歌的意境,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二、说教法。

古代诗歌特别是近体诗的鉴赏和诵读往往是合二为一的,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诗句含义和艺术特色。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读懂诗歌的内容与写法,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首诗的教学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所以我会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引入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纵向和横向地理解这一课。通过比较《山居秋暝》与王维另一首诗《鸟鸣涧》的相同点不同点,突出本诗以动衬静的写作方法。我还会通过营造意境,加深同学学习体验,全程播放高山流水的古筝曲。先让同学走进诗歌的意境中,最后走出来分析这首诗,感性认知和理性分析相结合。另外,在讲解诗歌内容及艺术技巧的基础上,给同学们讲一些诗的句法与章法,格律常识等,但不要讲得过多过深。教法的设计意在通过讲解这首诗将鉴赏古诗的诗法交给大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概括来说,我的教法分为以下五点:

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3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突破教科书、黑板、粉笔的局限,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声像创设的情景中得到感染,深对课文的理解。 4《山居秋暝》与《鸟鸣涧》的对比,扩大学生对诗歌横向和纵向的了解。 5、在理解诗歌意境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深理解


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学法。

今天学生学习的是诗歌鉴赏。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为了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学问转变,从学会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比如说,我会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问题如诗歌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本诗是怎样以动写静的……然后让学生探究问题,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再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最后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方式可以是教师评、学生他评或者互评。 四、说教序。 (一)导入。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卓尔不群艺术才情。 (二)解题。

多媒体显示有关知识。 (三)相关知识介绍

1、问近体诗产生的时代,包括哪些类型。 2、老师补充近体诗的知识。

3ppt补充王维与《山居秋暝》的背景知识。 (四)诵读。

1、请两名学生朗读诗歌。

2、老师和学生一起更正错误的读音,错误的断句。如浣女的浣读音,王孙/自可/留的断句。

3、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诵版。

4、初步感知诗歌意境,问学生能联想到什么景象,学生回答。 5、介绍诵读技巧。 6、师生一起诵读。 (五)品味鉴赏。 1、疏通诗意。

2、讲解艺术手法,与《鸟鸣涧》对比。

3、理解诗中有画的风格,感悟优美意境。 4、理解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六)练习。

想象训练(学生写作,将诗歌改写成一篇小散文) 附:板书设计。 流程图式板书。 我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行文脉络,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诗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ea5bc4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d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