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减的现实意义

2022-12-25 20:2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双减的现实意义》,欢迎阅读!
意义,现实,谈双减

浅谈双减的现实意义

摘要:2021724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同年10月,全国人大表示:双减拟明确入法,避免加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双减政策的意思想必大家都略有了解,通俗来说,它的出台就是要给孩子少留作业,减少孩子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的负担,以此打造高效课堂,让孩子能真正的做到劳逸结合,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双减”政策、必要性、对策 前言

对于小学教师的我们来说,“双减”政策的要求想必我们都很清楚,1-2年级不得留书面作业,3-4年级书面作业不得超过60分钟,5-6年级书面作业不得超过90分钟,我们减少了学生的作业量,让他们的课余时间大大增加;同时我们也大大压缩了考试的次数,并采取“不计分不排名”、“ABCDE评价”模式,减轻了学生的压力;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国家对校外培训机构乱象的大力整改,很多培训机构被迫停止运作,课外辅导机构不再出现。 一、落实“双减”的必要性是什么? (一)教育与人口

要提高人口出生率。从我国最新新生儿统计结果显示,2016-2020年,我国的新生儿出生人口呈下降趋势,2019-2020年下降明显,中国向来重视多子多福,如今的出生率却开始低于日本,甚至一度与韩国并列,家长育儿焦虑严重,导致不愿意生孩子,“双减”政策的下发,禁止了课外培训机构,减轻孩子学业负担,可以减轻家长的育儿焦虑,提高父母生孩子的意愿。 (二)教育与经济

①减少家庭的教育支出。教育支出已经紧跟医疗、住房两座大山之后,成为国民身上的第三座大山,校外培训机构火热,大家争先恐后,认为不参加就意味着落后,加速了教育卷,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学生学业负担,让孩子从小就开卷,这是国家不愿意看到的。除此之外,校外教育培训收费过高,资本逐利大量涌入,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隐患,培训机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对家长经济、精力产生过重的负担,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成果,社会反响极其强烈,这也要求国家参与进来,整改教育培训机构。

②影响制造业的复兴和升级。这个观点可能乍一看与教育并无瓜葛,但实质上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要想从“中国制造”大国走向“中国智造”强国,就要努力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制造业要想发展,就要靠蓝领工人,蓝领工人从哪里来?职业技术学院。普通高50%流向职业技术学院,三本院校摘牌并入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这么做就是要把高等教育拉回精英教育要让所有学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而不是将职业技术放在末端的位置,然而现在的填鸭式教育培养了太多所谓的精英,愿意吃苦耐劳的劳动军团太少了,双减政策


出台,就是要让孩子们找到自己想从事的职业,促进我国制造业涌入更多实干人才。 (三)教育与社会

①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扩大素质教育的范围。减少学生不合理的学习行为,反复布置重复作业、作业量过多、作业内容过于繁琐的问题时常发生,考试次数过多,严重挤压学生时间,导致学生学业压力过重,另外课外教育培训机构质量参差不齐,功能异化,有的不仅达不到理想效果,还占用了学生休息、锻炼的时间,“双减”的提出,就是要把这些本该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还给他们,做到全面发展,扩大素质教育的范围。

②培训机构已经扰乱了国家选拔人才的程序。一年级的读了三年级的课,六年级的学习初中内容,本来初中之前孩子们的智力水平都是差不多的,家长让孩子提前学习,以提高竞争力,这对那些没上过补习班的孩子或者爆发力在高中的孩子是非常不利的,这样严重干扰了国家选拔人才的教育体系和初衷,这也加速了“双减”政策的提出与落实。 二、解答关于双减的4大问题

“双减”政策的落地,给家长们带来了子女美好教育的期望,也为国家未来发展输送了更多新鲜的血液,可是这一政策一出台,为何有人问题百出?真实的双减应该是什么样的?

1、课外培训少了,是不是普通孩子与富裕家庭的孩子差距会越来越大?

答案肯定是No。双减不只有减,还有加。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国家觉得孩子学习时吃太多零食,就禁止了大多数的零食,而且要求学校让所有的孩子正餐都吃的好,吃得饱,吃的有营养,这样做无疑是正确的。所以说双减政策就是为了治理源头,更好地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让学生的学习重回校园,从而在源头上遏制参加校外培训的需求,如此说来,每个孩子都在学校接受同样的学习,他们都在同一起跑线了。

2、那就有的家长想,别人都在减,我给孩子偷偷加码,我家孩子是不是就赢在起跑线了呢?

答案是不一定。上面有政策,下面就有对策,确实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就已经开始商议如何转为地下继续补习,也出现了不少私教,家长个人选择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双减政策中有一条是要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其中把综合素质提到了突出地位,而且依靠不同科目特点,继续完善考试方法和成绩筛选制度,也就是说,随着双减落地,未来会继续改革更综合的考核标准,成绩不再是唯一指标,所以说,孩子起跑线一致,老赛道要换成新赛道了,孩子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成绩好就得天下了。

3、那么这个政策来的这么突然,真的想让教育培训机构“团灭”吗?

然而并不是的。这次政策并非突如其来,而有着充分既定的法律依据,2016年国家修订发布了《关于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机构得要求》,2020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3条已做过指导性的要求,国家已经提前预警,其次,并没有真正的一刀切,在符合党和国家育人方面,符合行业规范的前提下,学科类和非学科类的培训机构仍然有用武之地,尤其是非学科类的教育更加重视孩子业余兴趣的培养,并没有被全盘否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ea8c6c6de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