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工作

2022-04-09 09:2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网络社会工作》,欢迎阅读!
社会工作,网络

网络社会工作

摘要:互联网在给“地球村”村民带来诸多方便与快乐的同时,也给“地球村”带来了多

种多样的个人麻烦与社会问题,如网络区隔问题、网络污染问题、网络犯罪问题、网络沉湎问题、网络侵权问题、网络陷阱问题等。事实上,当今的互联网绝非只是作为一种“工具”而存在,它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工具”范畴。一个新兴的社会场域和社会形态——网络社会正在网络空间中逐步形成。他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参与它的发展,它才能更健全,更完善。

关键词:网络、网络社会、网络社会工作 正文:

我最喜欢的对社会工作的定义是:协助个人及其环境,以便其更好地适应的活动。现在网络环境已经与人的关系日益密切,且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使他们相互间更好地适应的活动就被需要,所以需要发展网络社会工作。 1、网络社会

波普尔认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可以划分为三个各自独立的世界—“世界1”是物理世界或物理状态的世界;“世界2”是精神状态的世界;“世界3”是概念东西世界,即客观意义上的观念世界—它是可能的思想客体的世界:自在的理论及其逻辑关系、自在的论据、自在的问题境况等的世界。“这三个世界形成这样的关系:前两个世界能相互作用,后两个世界相互作用。因此,第二世界即主观经验或个人经验的世界跟其他两个世界中的任何一个发生相互作用。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不能相互作用,除非通过第二世界即主观经验或个人经验世界的干预”。即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之间以第二世界为中介。波普尔友谊强调“世界3的特殊性在于它具有客观性、自主性和是在性。

现在人类的生存空间可相对的划分为三:现实空间、思维空间和网络虚拟空间。现实空间即客观物质运动的空间,它是人类真是的生存环境。思维空间即人类思维或者意识运动的空间,表现为人类对自然界及自身的认知。网络虚拟空间即基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内或互联网络内由数字“运动(计算)”而呈现的空间,该空间实际上是局部现实空间和部分思维空间的数字化显现。是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空间所进行的网民之间的互动而结成相互关系的总和。网络社会在本质上是人类使知识充分客观化所形成的虚拟社会交往空间。网络社会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存在”方式,这种“数字化存在”方式,正在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作为一种与现实社会既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的的新的社会形态,网络社会的客观存在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对网络社会形态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网络社会发展较晚,但是却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向前发展。尽管面无法准确预测进入网络高度发达社会形态的具体时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全球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加以及相关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正朝着“无处不在”的社会前进,实现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之间生存的“自由切换”

综上,网络社会的网络技术实体存在“世界1,其作为沟通网络与现实空间的技术中介手段,网络技术的作用类似于“世界2。而且网络社会高速发展,其社会性越来越完善,未来其对现实社会和人的影响将越来越大,所以网络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必须需要发现,决,所以发展网络社工是必要必须的。 2、网络社会的问题 1)网络社会管理薄弱

在网络社会已经构成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的今天,笔者认为,网上社会管理显得极有必要。然而,我国目前的网络社会管理显得比较薄弱。网络社会管理的主体跟现实社会管理的主体一样,具有多样性,涉及文化行政部门、教育部门、公安机关、工商部门、电信管理机构、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以及相应的群团组织等机构。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真正坚守网络社会管理职责的多是文化部门和公安部门。此外,我国保障网络社会良性运行的法律法规


欠完善。不仅涉网法律法规文本较少,而且涉网法律法规表述笼统。如关于网络犯罪、网络违法的认定就非常笼统,缺乏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且,涉网法律法规多是2000年以前出台的,跟不上网络社会迅猛发展的形势。 2)网络区隔问题

当今信息社会是一个严重不公的社会,即使是在发达国家,如美国,信息不平等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网络社会的形成,确实造成了人们之间的信息分化和社会区隔。不能上网的人比能够上网的人明显地少了一个活动空间和社会场域,当然也就少了大量的生存和发展机会。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马太效应更加凸显。 3)网络行为缺规范

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社会行为也是一种现实的社会行为,它是现实社会行为的网上呈现,经过网络的传播,它不仅会影响网内人群,也会影响网外人群。 4)网络公共安全问题

网络的发展既造就了虚拟经济,也造就了虚拟文化和虚拟政治,由此网络社会同样有公共安全问题。殊不知,一些不法分子就是在网络社会开展各种非法交易活动和盗窃公私钱财活动;一些敌对分子就是在网络社会进行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和破坏社会秩序的活动;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则是在网络社会进行各种传销、赌博、色情、邪教活动。 5)网络社会监管队伍缺失

由于网络社会的隐蔽性和虚拟性,要对网络社会进行管理是一项很有难度的工作。尤其在我国网民队伍不断扩大,网站数量不断增多,网络实名制尚未实施的情况下,网络社会的管理具有更强的特殊性和更大的困难性。基于此,我国除网络警察之外,还必须建立一支数量宏大的有知识、有能力、懂技术、懂法规、精明能干、战之能胜的网络监管队伍。这支网络监管队伍具体应该包括以下三方面的专门人员:一是各网站的网络管理员,二是宣传部门的网络审读员,三是文化部门的网络文化市场管理员。此外,还可由宣传文化公安部门负责,组建一支业余的网络社会协管队伍配合工作。 6)网络社会社工队伍缺失

网络社会建设既要加强管治,也要重视疏导。我国需要建立一支特殊的社会工作队伍——网络社工队伍。这支网络社工队伍的主要任务可以是:第一,在网上倡导开展网上特色虚拟社区建设;第二,组织有关网民开展各种引导性、疏导性的网络社会活动;第三,在网络社会中及时发现并关心帮助需要关心的网民;第四,在现实社会中帮助那些受网络影响较大的网瘾群体;第四,协助网络警察开展必要的网络社会监控工作。 3、网络社会工作的不足

目前我国网络社工队伍的建设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各个方面的发展还很不成熟,“网络社会工作”的建立和开展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

1)网络本身的负面因素影响“网络社会工作”的效果。网络本身是中性的,但由于网络使用不当而产生的负面影响,肯定会为“网络社会工作”的建立和开展带来一定的阻力和消极因素,从而影响到“网络社会工作”的效果。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们对网络认识的理性化,这种影响将越来越小。

2)网络交流的局限性限制“网络社会工作”的效果。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相比,网络交流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交流双方由于对信息掌握的不完整性,可能做出不同的决定,这有可能影响到“网络社会工作”效果。

3)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中自身的问题。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中自身的问题,发展起步较晚,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的缺乏以及操作方面的不成熟,都会在“网络社会工作”中继续体现,甚至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 4、网络社工队伍的建设


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大大提高。虽然网络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之分,但目前人们对网络的认识、理解不全面,加上政府对网络的监督和监管力度欠缺,许多与网络有关或相关的社会问题开始显现。在传统的专业社会工作中,工作者对服务对象提供的服务,绝大部分都是通过面谈的方式完成的,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会工作者对网络群体的服务。因此,网络社工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 1)高校重视培养,增设网络社工课程

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初具规模。但多数高校对社会工作专业不够重视,对社会工作专业支持的力度不够,而社会工作专业更是大部分高校的最冷门专业,阻碍了社会工作的发展。这虽然跟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发展有关,但正是高校的不重视,加剧了这种现象产生。

因此,高校应重视社工专业的发展,加大对社工专业的支持力度。包括财力、物力的适当倾斜,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设立网络社工课程,在课堂开展各种网络社工服务技巧实操模拟,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不定期为社工学生联系专业的社工机构,提供专业实习机会,在课堂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专业的网络社会工作者。 2)社工提高自学意识,提升技巧能力

社会工作强调工作者的持续学习,要求社工在工作中不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建立网络社工队伍,社工的自学尤为重要,社工自身的素质将直接决定服务的质量。社工可以通过书籍、网络和社会网络利用社会资源,学习网络社工的相关知识,了解网络服务对象的特征和共性问题,思考探索服务方法,提升自己的技巧能力。 3)明确机构分工,协助健全社工网络

目前的社工的机构比较复杂,政府介入太多,导致职责不分明,影响工作的效率和实际效果,社工机构应该加强社会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设。资源调度方面,社工利用社会资源方面还不充分。社工机构应协调好各种分工,健全社工网络,发展网络社工。或许社工得到社会的认可还需很长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社工要与很多组织、单位接触以利用社会资源帮助案主解决困难。这过程也是慢慢推动网络社工发展建设的一个过程。 4)政府加大对网络社工的支持力度

政府加大对网络社工的支持力度,建立以财政支持和社会筹资相结合的方式,以财政支持为主,民间筹措为辅的网络社会工作经费保障模式。包括网络社会工作教育培训,网络社会工作者协会日常运作,网络社会工作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网络社会工作实习基地、研究中心、社工网站、社工宣传刊物等平台建设的补贴费用。网络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网络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有关项目和服务补贴费用。

综上情况,笔者认为网络社会工作直接进军网络社会有很大的困难,不完善,不确定,不好监管等太多问题。但是由于网络成瘾的问题在现在比较突出,可以用社会工作中的个人、小组或家庭工作方法进行介入(有模式,有经验可循),一方面,发展了社会工作,而且也与网络社会相联系,从中发现一些网络社会的问题。以网络成瘾为过渡板,从完善青少年再扩展到全部网络人群,积攒一定的网络社会工作的经验,发现研究一些网络社会工作的理论,为网络社工的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家强.网络社会中网络社工队伍建设研究.工学.2011-7 [2]虚拟网络社会建设需要“网络社工”助力.速途网

[3]唐魁玉.网络化的后果—日常生活与生产实践的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4 [4]张雷.刘力锐.网民的力量:网络社会政治动员论析.东北大学出版社.2012.9 [5]张梅贞.网络公关.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1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eae7f3ecc7931b764ce150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