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6忆读书》精品说课稿

2022-03-23 14:50: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6忆读书》精品说课稿》,欢迎阅读!
上册,人教,语文,年级,精品



26 忆读书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忆读书》是冰心老人的作品,作者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读书时候的经历,谈到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学习本课,要从作者的读书经历和读书体会中有所感悟。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14个字,积累“舅父、津津有味”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感悟文章的条理性。

3.结合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和自己的阅读经历、阅读体验,分析课文的内涵。 4.通过与冰心老人“对话”,激发读书兴趣,掌握读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结合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和自己的阅读经历、阅读体验,分析课文的内涵。(重点) 2.通过与冰心老人“对话”,激发读书兴趣,掌握读书方法。(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与朗读相结合。教学要求要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二是朗读,朗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把课文朗读流利、顺畅。

2.总结提炼法

作者讲述了自己的读书经历,这其中包含着读书方法。要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总结读书方法,能从作者的读书方法中有所收获。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准备了多媒体同步教学课件。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包括自己查字典预习本课生字,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把握。课内学习包括具体学习本课要求会认字的字音,掌握会写的字,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读书方法给自己的启发。

四、说教学流程。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了解四大名著,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板书:忆读书 二、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生字和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和多音字,读准字音。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难写的字:豪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

2.思考:作者喜欢读哪些书?这些书“好”在什么地方? 3.小组交流讨论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4.思考作者的读书经历对自己有什么启示。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内容

1.课件展示作者简介,介绍作者信息。

2.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一说这样开头的好处,有什么效果。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作者读《三国演义》,发生了哪些印象深刻的事? 2.作者提到了《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情节?这说明了什么?

3.作者认为《水浒传》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作者认为《水浒传》比《荡寇志》要好看






?

4.作者看《红楼梦》的经历说明了什么? 5.读第8-10自然段,说一说作者的读书体会。

2-10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通过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尤其是童年时代的读书经历,表达了对读书的体会和感受。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作者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大家认为这九个字有没有道理,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四、拓展延伸

1.快速默读课文,总结课文写法上的特点。

提示:1.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叙事条理清楚。2.记叙与议论相结合,叙事生动,观点鲜明。3.举出实例,前后对比,强化观点。

2.作者列出来的书自己有没有读过呢?课外找一找,尝试了解一下书的内容。 3.小组交流讨论,谈一谈自己关于读书有哪些见解。 五、归纳课文主旨 六、板书设计

开门见山:提起读书话就多了 幼年 读《三国演义》——喜欢章回

忆读书 读书经历 读《水浒传》—— 人物鲜明 读好书 快乐 读《红楼梦》—— 兴亡盛衰

概括全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成年 学习小提示: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同学们,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每一个学习阶段都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每一位同学都应该相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老师坚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加油吧!孩子们。向着目标前进,努力,努力,再努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ebdf3b250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2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