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刘桢《赠从弟》(其一、二、三)原文、译文及赏析

2024-03-12 09:20: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语文文言文刘桢《赠从弟》(其一、二、三)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文言文,译文,赏析,其一,原文



赠从弟(其一)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刘桢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赠从弟(其二)①

亭亭②山上松,瑟瑟③谷中风。 风声一何④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⑤,松柏有本性! 【注释】 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刘桢(186--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cóng)弟,堂弟。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②亭亭:高耸的样子。 ③瑟瑟:形容风声。 ④一何:多么。

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凝寒,严寒。 【译文】

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是多么的劲挺!

冰与霜正下的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 【导读】

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调。诗人并没有将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哀、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 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 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尤其是结尾 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人是环境的产物,也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挫折、考验。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特色探究】 这是一首咏物诗。 【名句研读】

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这两句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

1




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 说明人要有坚韧不拔的美好品质. 2、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这里用 “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所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赠从弟(其三)

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 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作者简介】

刘桢(186-217),字公干,东汉末东平国人。东汉著名文学家。

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称刘桢与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于千里,以此相报。”刘桢常与曹操、曹植吟诗作赋,对酒欢歌,深得曹氏父子喜爱,19岁时任丞相掾属。他以诗歌见长,其五言诗颇负盛,后人将他与曹植并称“曹刘”。钟仲伟称他五“言之冠冕”“文章之圣”,他确为“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

刘桢之父刘梁,字曼山,汉章王宗室子孙,著有《破群论》等书。其母是元帝时京兆尹王章之玄孙女,琴棋书画,诗辞歌赋无所不通。她年轻居寡,把希望寄托在儿子及众侄身上。刘桢在母亲的劝诫、督导与身教下,从小铸就了勤学好问、百折不挠的性格。 刘桢5岁能读诗,8岁能诵《论语》《诗经》,赋文数万字。因其记忆超群,辩论应答敏捷,而被众人称为神童。公元197年,因避兵乱,11岁的刘桢随母兄躲至许昌,在驿馆中结识曹子建。曹植被刘桢的饱学所折服,为进一步深层密交,将其领到丞相府,日夜解文作赋,志同道合,关系日笃。后来他又结识孔融等其他五学子,他们常聚论学问,“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刘桢的文学造诣高于他人,五言诗尤为诸七子之尊,后人将他的五言诗收为数集,今存的诗歌只有15首。当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在《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中高度评价他的诗为:思健功圆,以特有的清新刚劲,为人们所激赏。不仅称美于当世,并且光景常新,能楷模身后。

他的诗作多以壮美山川为背景,借景抒情,少数为酬答之作。赠《徐干·思友》诗被钟嵘评作“五言之察策也”《赠从弟》三首为其众诗之著,第二首又为三首之最,诗为:“亭亭山中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钟嵘的《诗品序》说:“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都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可见,刘桢文学创作的贡献之大。他最著名的赋作有《鲁都赋》《黎山阳赋》《遂志赋》《瓜赋》《大署赋》《清虑赋》等。他的赋文风格独特,“积极于宣时,校阅于世,进御之赋千有余首”《文心雕龙·注释》。他一改粉饰太平的世俗,以清新的笔调,娴熟的技巧,朴实准确的语言,纵古合今的大气,描写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讥讽时事,咏物抒情,实现了汉赋内容由宫廷转向社会,由帝王转向平民的转变。篇幅由长篇宏制转向短小精粹,为以后的文学发展开创了先河。 他不仅在诗坛“五言冠古”,是文苑中的“文章之圣”,而且机敏雄辩之才也称道当世。黄初二年(222) ,文帝曹丕赠给刘桢一条廓洛带,后欲索回,便书一纸交给他,讥讽说:夫“物,因人而贵,故在贱者之手,不御尊之侧。今虽取之,勿嫌其不反也。(《三国志》《二刘传》)。刘桢明白文帝是笑他地位低下,不佩带象征尊贵的廓洛带,要收回原赐。但刘桢并未折腰,执意不交,在一次同文堂相会之时,他旧事重提:桢“闻荆山之下王王卜光夭之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ef16e1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