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2022-05-07 19:27: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欢迎阅读!
韦伯,官僚,理论



韦伯官僚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权威结构理论与组织类型分析

任何一种组织都是以某种形式的权威作为基础的,权威能消除混乱、带来秩序,没有权威的组织是无法实现组织目标的。权力是无视人们的反对,强使人们服从的能力;而权威则意味着人们在接受命令时出于自愿。 韦伯认为有三种合法权威,由此出现三种不同的组织形态,即: 1“神秘化的组织”这种组织形态行使权威的方式是基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它以对个人的崇拜、迷信为基础。 2“传统的组织”。在传统的组织中,命令和权威的基础是先例和惯例。 3“合理——合法化组织”在合理化——合法化组织中,权威的基础是组织内部的各种规则,人们对权威的服从是由于有了依法建立的等级体系,此时的权威必须在组织中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被领导者对权威的服从实际上是对组织规则的服从,在赢得服从这一点上与领导者个人的品质、能力、学识关系不大,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在法律上的地位是平等的,各自都要受到组织规则的约束。 二、官僚制及其特征

韦伯认为,“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

“官僚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合理的分工。明确划分每一个组织成员的职责权限,并以法规的形

式固定这种分工,分工不仅有利于组织成员通过训练掌握专门的技能,更有利于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2 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可以使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确切地知道从何

处取得命令以及把命令传达给何人,有助于克服组织管理中的混乱现象,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3 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在实行官僚制的组织中,管理工作不是

随心所欲地进行的,官僚制组织通常需要制定一整套规则和程序来规范组织及其成员的管理行为,以保证整个组织管理工作的一致性和明确性。

4 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在实行官僚制的组织中,一切重要的决定和

命令都应该形成正式文件下达,并且要记录在案,用毕归档。这使组织独立于个人之外,不因领导成员的变动而变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5 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在实行官僚制的组织中,管理工作是以法律、

法规、条例和正式文件来规范人的行为的,公事与私事有明确界线,公务活动不得掺杂个人的情感。

6 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官

僚制组织必须为其成员提供各种必需的专业培训,进而提高其服务数量和质量,从根本上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7 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三、官僚制的优点与缺点

1、严密性。官僚制组织通过等级结构进行控制,按专业化标准,权力分层、职位分类等,层层节制,环环相扣,秩序井然,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使一切都统一在一个法则系统之内。

2、合理性。由于专业技术知识居于中心地位,任何规定都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显示出精确、迅速、统一、协调、节约和高效等优势。

3、稳定性。非人格化秩序的确立,使管理的任何步骤都源于法规,摆脱了长官意志,保证了体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普适性。官僚组织适用面广,政府机关、公共事业,各种企业甚至私人组织都可以采用。

缺点:

韦伯认为官僚制犹如一个巨大的铁笼,将人固定在其中,压抑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使人成为一种附属品,只会机械地例行公事,成为没有精神的专家,没有感情的享乐人,整个社会将变得毫无生气。



评价:

1、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行政管理思想史上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提出了所谓“官僚制”理论。 2、韦伯认为,“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

3、“官僚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合理的分工。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4、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4、对韦伯官僚制理论的评价:

贡献:1、韦伯揭示了行政组织中的许多重要特征和管理原则,极富启迪意义。

2韦伯认为行政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追求效率,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贡献。 局限:

1、是一种高度纯化的理论描述,与现实生活相距较远。 2、使组织陷于僵化,缺乏应变能力和弹性。 3、缺乏对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探讨。 4、忽视了宏观协调以及消除本位主义的问题。

5、不利于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服务质量的改善。 6、忽视了组织成员多方面的心理需求及人性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ef706e5a1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c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