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史课程教学方法新探

2023-02-13 23:5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日本文学史课程教学方法新探》,欢迎阅读!
教学方法,日本,文学史,课程

日本文学史课程教学方法新探

作者:肖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1年第5



肖珊

(浙江树人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15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指引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着指导性的意义。本文且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指导,以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为基础,以本校(浙江树人大学)日语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就日本文学史课程,从课程的教学方式方面进行新的探讨。

关键词:日本文学;教学改革;文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104013602

根据中国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的指示,日本文学课程是日语语言文学业高年级的一门主干课程。大纲指出,“学生毕业时应具有扎实的日语基本功和较强的日语实践能力;还要具备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日本社会文化(包括地理、历史、政治、经济、风俗、宗教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其中指出,文学史方面的课程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日本文学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与日本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发展的联系,掌握日本文学史方面的基本知识。

刘安海、孙文宽在其主编的《文学理论》一书中也谈到文学的多功能性。文学具有认识功能,帮助人们了解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文化与心理,扩展人们的自然和人文知识,丰富人们的生活经验和生存智慧。

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它的民族性。日本文学反映的就是日本民族的社会生活特点和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心理素质、语言等特点所形成的特色。对于学习日语的学生而言,通过对日本文学的了解,可以获得日本人是如何对待本国语言的,可以获得他们在不同的语用环境下是如何对待书面符号的形式和习惯的。作为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接触且掌握一定程度的日本文学知识和作品,对于提高本身的专业水平和人文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

然而,近年来,由于学生实际阅读能力的下降造成对日本文学课程的兴趣缺乏,以及对于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效力的缺乏,如何面对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学生的爱好,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学生对语言和语言学习的认识,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如何使课堂教学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适应新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已经成为日本文学课程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以皮亚杰(JEAN PIAGET)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独立于个体之外的客观存在,而是由个人主动建构的。学习者应该通过自我指导和与同伴合作的方式去主动地建构知识。“学生获取知识不能被动地接受,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情景,使用恰当的学习资料,通过学习者在情境中的认知、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动,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的意义,进而再次通过‘同化、顺应’的方式使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使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也

就是说外语知识的学习要通过情景认知——协作交流——自主反思——意义建构的过程获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指引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着指导性的意义。本文且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指导,以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为基础,以本校(浙江树人大学)日语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就日本文学史课程,从课程的教学方式这一侧面进行新的探讨。




首先,如何选择并巧妙使用适合本校教师和学生的教材是上好文学史课程的基础。

从目前各高校使用的教材来看,语言分为日语版和中文版,内容分为日本文学史和日本近文学史。由于本校开设古典日语语法,开设了日本近代文学史课程,选择使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谭晶华老师编著的日语版《日本近代文学史》。作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按照一般日本文学史的年代区划进行各时期日本文学特点的讲解,概括精准,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便于让学生对日本近代文学有基本的了解。但是一则学生受日语水平限制,对日语文章有畏难情绪,不愿深入课本内容,导致对文学课全无兴趣;二则教师按照教材的内容一五一十老老实实地得往前推进,就会使师生难有互动,学生上课无聊,教师授课无趣。

笔者认为若以大纲为指导思想,则可以选取大纲的一个指引方向,即前文中指出的“使学生初步了解日本文学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与日本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发展的联系,掌握日本文学史方面的基本知识”为主要准则。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还可以将重点倾向其中的“使学生初步了解日本文学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与日本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发展的联系”。

文学是社会现象的折射,文学史是历史的再现,加入对日本自古至今的历史文化的学习与研究,会增加文学课程的趣味性,也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当时文学文体,文学流派产生的背景,也能使学生更加容易记忆各时期代表作品作家的特点。就学生的日语能力,笔者认为可以选取内容更为简洁的文学史教材。能否巧妙选择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并适当补充历史元素,使之浑然一体,这是上好有趣的文学史课的重中之重。

但是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个挑战,备课工作量大幅增加,除了挑选更为有趣易懂的文学史教材,还必须有好的日本历史书籍做辅助教材,并使之与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相关联。教师本身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加大自己的阅读量,为选择并技巧性地使用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做足准备。

其次,从具体授课内容来看文学史课程的当前主要难题。上文提到过,对于平板无味地讲授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以及代表作品,除了极个别对于文学有兴趣的学生,一般的学生并无兴趣。文学史课程的内容,一般就是按照各时期文学产生的背景,代表作品的内容和意义,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和评价,对学生进行介绍。既没有学生的参与,也没有触动学生兴奋点的内容,

只有教师单方面的注入式讲解,其实学生对记忆本堂课所介绍的文学史基本知识并无多大兴趣。

如果我们改变观点,不再以文学史基本知识为主要的需学生记忆内容,而是认为我们的授课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日本文学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与日本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发展的联系”,那么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稍微跨出自由一步,授课内容可以从“文学史”偏向“文学史”,减少对固有基本文学常识(比如作品的成立年份,作家的特点等)的介绍,增加“日本文学产生、发展的过程”之内容。也就是说,日文文学史课程可以从以“文学常识的条目罗列”介绍为主跨步到以“文学发生的背景讲述”为重,在史实讲述中发掘代表性的文学,应该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近文学,并参与其中。比如可以布置下堂课内容的社会历史为作业,让学生提前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针对学生日语表达能力,可以自由选择日语或者中文表达,便于学生搜集资料和理解,为下堂课内容的展开做好铺陈工作。

其三,授课方式的单一平板向来是文学史课程的最大问题。对教材的使用在第一点里也提到过,必须避免呆板使用,也必须避免上课时教师的“一言堂”。以前文中的作业为例,可以布置为小组作业,2~3人合作,分别搜集历史资料,作家资料或者作品先行研究。上课时让学生发表资料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可以用中文进行。笔者以为与其勉强日语水平有限的学生用日语接触日本文学日本历史,还不如用中文的易理解引起他们的兴趣,加强师生互动,加深学生对日本文学和日本民族的理解更为符合大纲的要求。这样既可以有效地传授文学知识,又可以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兴趣的同时也促使学生提高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为日后的毕业论文撰写打下一定的基础。

正如皮亚杰指出的,人只有通过自身的活动才可能建构自己的认识。只有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自身的学习过程才能真正到达学习的目的地。对于难度较高的文学史课程,如何在课堂中上出新意,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达到授课目的,是文学课程主讲教师需要一直努力改进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孙宁. 谈日本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J. 大舞台,2001(7).

1]邹莹.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比较[J. 外语学刊,2009(5).

1 谢泳. 从“文学史”到“文艺学”——1949年后文学教育重心的转移及影响[J.文艺研究,2007(9).

1]刘安海,孙文宽.文学理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材指导委员会日语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材指导委员会日语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孙宁. 谈日本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 大舞台2001(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f23f900b8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