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化

2022-04-08 16:20: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外化》,欢迎阅读!
外化

外化

指内部的心理活动转化成外部活动的过程。外化的表现形式较多,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代表人们内心活动的言语;第二种是人们的行为,它是心理活动的直接的表现; 第三种是各种产品,如诗歌、小说、绘画、音乐、建筑等。内化是外化的基础,没有内化也就不存在着外化。内化是外部活动转化成内部活动的过程,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过程。外化是人的各种心理品质与知识经验的客观化,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言语和语言是外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对于内外化的相互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其出生的头两年心理发展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图式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外部刺激作用于主体,并成为现有图式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内化过程,当主体行为需要从各个角度去适应社会需求时,内部图式需要加以改变,适应外界环境,这就是一个外化的过程。维果茨基认为,内化与外化是两种紧密相联的过程,内部的智力动作是以外部的实际动作为依据的,而外部的实际动作又要内部智力动作的调节,内化与外化可以相互转化。列昂节夫在《活动、意识、个性》一书中指出,儿童心理发展起源于个体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外部活动逐步内化成为内部的智力活动,外部活动可以转化为内部活动,内部活动也可以转化为外部活动。柯尔伯格在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问题时,提出了三个道德判断水平和六个阶段的划分方法,勾划出了内化与外化之间的关系。①前道德水平,即将外部的道德观念强加给儿童;②因袭的依顺的道德水平,即儿童将外界的道德观念逐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观念; ③自己认可的道德水平,将已经掌握的道德观念加以外化,去评价自己或别人的思想观念与行为。社会心理学对于个体社会化过程的研究也体现了由内化向外化转化的过程。

权威出处:《犯罪学大辞书》 甘肃人民出版社 康树华,王岱,冯树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fa342493b3567ec102d8af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