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形象

2022-04-18 22:5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形象》,欢迎阅读!
艾玛,包法利夫人,浅析,形象

迷失于超现实理想的女人

——浅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形象

福楼拜的著名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爱玛因不满于婚姻的平淡而去追寻理想的爱情生活,她先是与人私通,被无情抛弃后,又与人偷情,后来也被遗弃,而她在追求所谓理想爱情的过程中,不仅耗尽了包法利的全部家财,也使自己债台高筑,在爱情的幻灭和债务的催逼下,只得服毒自杀。

本文拟从爱玛对爱情的一生追求来探讨她这种超现实理想爱情追求背后的悲哀,从一步步迷失的悲剧成因中分析爱玛的形象。

一、在脱离现实的教育中建立完美的理想

爱玛是法国外省乡下的一个富裕佃农的女儿,她的少女年华正是在一个浪漫主义余波未平的时代度过的。

作为一个花季少女,爱玛本身就喜好幻想。她十三岁时,其父卢欧老爹自命不凡,自己无法涉足上流社会生活,却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把她送到附近一个修道院接受贵族教育,他没想到,这反而毁了女儿一生。

这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神秘的、虚幻的教会教育,往往向人灌输一些消极、颓废的知识,教室里温暖的气氛、戴铜十字架念珠,而且面色苍白的修女、圣坛的芳香、圣水的凛冽和蜡烛的光耀散发出一种神秘的魅力,更是刺激了这位天性不安分的少女的心:“她不听弥撒,只死看书上天蓝框子的圣画;她爱害病的绵羊、利箭穿过的圣心或者边走边倒在十字架上的可怜的耶酥。“布道中间,往往说起的比喻,类如未婚夫、丈夫、天上的情人和永久的婚姻,在灵魂深处,兜起意想不到的喜悦。还有时常来修道院做女红的一个老命妇、一个没落贵族世家的老姑娘,一边捻针走线,一边低吟前世纪一些情歌兜里常带有一部传奇小说,书上无非是恋爱、情男、情女、在清冷的亭里晕倒的落难命妇、站站遇害的驿夫、页页倒毙的马匹、阴暗的森林、心乱、立誓、呜咽、眼泪与吻、月下小艇、林中夜鹰。”她读司各特的作品,也往往醉心于白羽骑士与女庄园主的恋情。在修道院中耳闻目睹的这些,她深受感染与熏陶,她想入非非,对现实一无所知。

从此以后,爱情成了她惟一的追求,而修道院的这一段生活极大地影响了她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她对爱情、婚姻都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定势,她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构筑了自己关于爱情、婚姻、情人、家庭生活完美的理想,即使在爱玛结婚以后,还是喜欢读那些浪漫主义作品,由此可以发现,她对爱的理解是通过书本来实现的她对激情欢愉和陶醉的理解,希望能够在现实生活之中寻找到答案。这一完美理想就像镣铐一样伴随着她走完人生的旅程。



1


二、用完美理想构筑爱情的祭坛

她的理想婚姻—应该永远充满新鲜刺激,理想的情人—应当为人中的豪杰、社会中的精英。

在当时的道特郡,查理是爱玛能抓到的惟一的理想男人,照卢欧老爹的说法,查理有身份,人老实,是当地惟一的一个体面人,而且不看重嫁妆。卢欧老爹以佃农的眼光来看待查理,爱玛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和查理结婚,一方面是由于卢欧老爹的撮和,另一方面是为了浪漫与新奇。她根本不了解查理,只是觉得结婚本身是一件新鲜事,当新娘,穿嫁衣,举行婚礼,度蜜月,就连婚礼仪式也充满了诗意——“爱玛希望点火炬,半夜成亲”

新婚之时,两人还算恩爱,家庭生活也充满了浪漫气息,查理尽量满足她的一切要求。但是,这种浪漫气氛维持不了多久,爱玛开始感到厌倦,她觉得婚姻生活太平淡,犹如一潭死水,激不起半点涟漪,查理太庸俗,一切完全不如她想象的那么有情趣。对爱玛而言,这种平静的婚姻生活和她少女时代的梦想相差甚远,这场婚姻对两人来讲都是一个糟糕的错误。查理为了生计,风里来,雨里去,骑着马,四乡奔波,根本无暇顾及爱玛的情感要求。他觉得他很爱爱玛, 能娶到这个标致女子为妻,他已心满意足。

爱玛不知道,婚姻需要面包,查理也不明白,爱情需要时时注入新鲜血液。对爱玛而言,这场婚姻犹如城堡一样,当初她糊里糊涂地往里冲,现在她又昏头昏脑地想从里面逃出来了。她向往那种惊心动魄、不同凡响的爱情,爱玛把偷情当做刺激,象鸦片一样不能尽绝,她又失身于法律见习生赖昂。罗道尔夫·布朗是爱玛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情人,他们天天通信,找时机幽会。爱玛陶醉于这份爱情之中,她决定与罗道尔夫私奔,但却遭到了坚决无情地拒绝,趁着暮色驾车扬长而去,爱玛的爱情美梦破碎了。重遇赖昂也只是增悲伤罢了。

三、用自我毁灭躲避现实

正所谓祸不单行,债主逼债,法院又送来公文,限定爱玛在二十四小时内还清所有贷款,否则将扣押其家产。爱玛四外求援却四处碰壁,债主不通人情、情夫冷眼旁观、向律师求助时又差点羊入虎口,此时的爱玛走投无路了,她只感到无助和绝望。因此爱玛屈服了再也无力挣扎了再也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了,她惟一能想到的就是结束自己的生命摆脱现实的种种欺骗,以换取一个自由和纯净的灵魂。理想的爱是美好的, 如果爱情也像爱玛所想象的那样,无疑她是正确的。但是, 实际生活中的爱情并非如此。它需要两个相爱的男女志趣相投,心心相印,相互付出,而爱玛所经历的所谓的爱情却只有她一人付出, 那些所谓的情人则没有一个付出真情。爱玛最终的幻灭,无非是由于她追求过于理想的爱情,迷失在超现实理想的世界里。

小结

总之,爱玛是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画廊中的著名人物形象,她已不是用好人或坏人来



2


衡量,而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她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于女性地位关注,对女权问题的更深入研究。福楼拜通过爱玛的悲剧批判了社会的冷漠。这样的悲剧,在于展现爱玛从天真浪漫到堕落,由堕落走向毁灭的悲剧,揭露金钱至上的社会戕害人性腐蚀灵魂的罪恶。因此说爱玛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2012-6-14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fa82d4908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