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社会中的情与礼

2022-04-11 19:29: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乡土社会中的情与礼》,欢迎阅读!
乡土,社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乡土社会中的情与礼

作者:谭秋成

来源:《同舟共进》2019年第04

泥水匠

老张是湘中某县响水潭村的村支书,今年50岁,中等个头,黝黑的脸庞,大嗓门。15那年,老张初中毕业,没有考入本县好的高中,估计难以升上大学,跳出农门,老张的父母便从自家承包的池塘里捞了一条5斤重的草鱼送给村上的建筑队包工头。秋天,老张便跟建筑队外出打工了。

一年小工,两年学徒,18岁那年,老张成为了合格的泥水匠。泥水匠在当时是很挣钱的手艺活,老张很快在家盖上了新房,娶上了媳妇。他志得意满,打算先干工程队大师傅,再做包工队组长,然后自己承包工程。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开始经济整顿,与建筑队签合同的政府部门无力支付工程款项,建筑队亏损几百万,无法支付工人工资,包工头远走他乡,无人知其下落。建筑队解散,老张回到老家种地务农。

起初,老张觉得农村的生活很舒适。当时,湘中地区的水稻种植普遍采用抛秧技术,用旋耕机耕地,收割机收稻谷,劳动强度显著下降。老张家有五亩多水田,即使早晚两季,种地也是一个很轻松的活,而且能与父母、老婆孩子一起生活,享受天伦之乐。

但到了1990年代中期,工业化浪潮早已席卷每一个角落,同村大批青壮年外出经商、打工。眼见村里一座座新楼拔地而起,耳听大家在议论谁谁谁发了财,妻子的唠叨来了,父母的白眼也来了。无奈,老张只能再次外出找活挣钱。

老张的手艺是泥工,但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农民自组的建筑工程队因为设备和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等原因,基本已被市场淘汰,本村本乡已经没有建筑工程队。老张认为自己技术好,不愿意出远门去不熟悉的工程队干小工之类的重体力活,希望能在本县或离家不太远的省城家装市场或其它建设工程中包到一小段工程或小项目,结果处处碰壁。

当看到不少技术不如自己的人却当上了小包工头的时候,老张意识到了关系的重要性,懂得了什么是社会中的情与礼,想起了多年前自己的幼稚。15岁那年,当父母送鱼给本村包工头的时候,老张还和父母吵了一架,认为自己外出做工,挣的是力气钱,凭什么还要送礼给包工头,何况对方还是本村的乡里乡亲。他不知道父母送的这份礼既是表示对包工头的尊重,又是表明老张外出做工是父母共同做的慎重决定,而不是一个15岁孩子的一时冲动。 乡土社会的特征是,任何人只要肯托关系,最后总能拐弯抺角找到一个以前从未来往过的亲戚或朋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fe64db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