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社会

2023-03-28 23:05: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汉代社会》,欢迎阅读!
汉代,社会

五.病妇

汉乐府民歌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表现民众的悲苦、怨恨与反抗。代数百年间,豪族日富,黎民百姓日贫,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妇病行》是反映这一内容的典型作品。

西汉时代,土地兼并还不像东汉那样严重,武帝以来,还经常对土地兼并现象进行干预和制止。如《汉书·主父偃传》记武帝徙民实茂陵,其主要对象就是“天下豪杰,兼并之家,乱众之民”再如《汉书·百官公卿表》注引《汉官典职仪》,武帝下诏,禁止“豪宗强族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个体小农经济的生产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家庭生活的稳定。到了东汉时期,由于豪强地主实力过于强大光武帝时期曾试图抑制土地兼并现象,实行度田令,结果以失败告终。以后,兼并土地现象愈演愈重,造成了大量小农经济的破产。这样,统治者所强调的的以维系家庭关系为主的汉代儒家伦理道德受到严厉的冲击,形成了社会住的与现实制度之间的极大矛盾。这种情况决定了东汉乐府诗中侧重于描写现实的诗篇的极大特点,在以伦理道德的眼光审视家庭生活的个变化中,客观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农民百姓的悲惨生活。《妇病行》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

翩。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乱日: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闭户塞牖,舍孤儿到市道逢亲交,选釜孬靴。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正。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这里描写了一个遭遇极极其悲惨的贫苦家庭。妻子连年生病,


临死前嘱咐丈夫好生看顾两三孤儿。但丈夫在贫寒交迫之际,却难以承担起抚养子女的责任,无奈只能去街上乞讨。妻子临终前的凄楚之言,足见其慈母心怀;丈夫乞讨时的泪不可止,又足见其父爱之深。这说明这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又和睦互爱的贫苦家庭,儒家学习所倡导的家庭伦理道德,在这样一个贫苦的家庭中得到了崇高的表现。但是现实生活的贫苦饥寒,却使得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崇高的人伦理想,难以承担起慈父慈母的抚养责任。

全诗分两个层次,前半写慈母临死前的悲伤语,“乱曰以后写丈夫乞讨时的惨状。贯穿全诗的中心的则是“孤儿”,他们是这对贫苦夫妇关注的焦点也是他们从内心中感到愧疚和同亏得主要原因。整篇诗就抓住了这样一个从伦理道德方面关注现实的视角,向人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是社会的不公、家庭的破产使得人们难以承担起抚养子女的神圣道德义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0569cdc7f1922791688e85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