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服饰

2023-03-28 23:05: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汉代服饰》,欢迎阅读!
汉代,服饰

汉代服饰

汉朝的冠服制度,大都承袭秦制。汉朝服饰不等于汉服,汉服为汉族传统服饰。汉朝服饰直至东汉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备的规定。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汉代因为织绣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一、 汉代服饰制度的确立

汉高祖刘邦本人对服装的上层建筑作用,开始认识不足后来才确定礼仪,用秦朝的黑衣大冠为祭服,对一般服装没有什么禁例。

“文景之治”时,由于社会上的服饰文化逐渐由位转奢,京师贵戚的穿着打扮,逐渐超过了工制、高贵的服装面料。所以贾谊就给汉文帝上书,建议建立服饰制度,但汉文帝未能实行。

直到东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才制定了官服制度。

二、 冠是区分等级地位的基本标志之一

据文献记载,汉代依照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制定流行的冠巾有20余种。 1.冕冠:是皇帝、公侯、卿大夫的祭服。冕綖长一尺二寸(合27.96厘米,汉尺一尺合0.233米),宽七寸(合16.31厘米),前圆后方,冕冠外面涂黑色,内用红绿二色。皇帝冕冠十二旒,系白玉珠,三公诸侯七旒,系青玉珠,卿大夫五旒,黑玉为珠。各以绶采色为组缨,旁垂黈纩。

2.长冠:传说汉高祖刘邦做亭长时,常戴一种用竹子编制成的冠。的天下后,仍十分喜欢常以为冠,故又称之为“刘氏冠”“竹皮冠”“高祖冠”等。由于这种冠形似鹊尾,还有“鹊尾冠”之称。东汉冠服制度为尊高祖,将长冠定为祭服。

3. 委貌冠:又称弦冠,“长七寸,高四寸,制如覆杯,前高广,后卑锐”凡戴委貌冠的官员,需穿玄端服。玄端服是周代的服装,因而衣装颇为“整齐端正”,故称为“玄端”,是天子燕居、诸侯理事时穿的服装。

4.进贤冠:汉代文官、儒士、宗室成员所戴之冠。此类冠由两部分组成,


即起围发托冠作用的介帻和冠体的展筒。置于冠体正中的展筒前高后低,直竖立起,所置梁饰用以区分等级,以梁数的多少划分尊卑等级,以三梁为贵。

5.武冠:汉代的武冠形似牟,又称武弁大冠,汉武冠用于两种人群,其中,武官是用武冠的主体,其次,诸武官所戴,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纹,后饰貂尾。

6.樊哙冠:广九寸,高七寸,前后出各四寸,制似冕。司马殿门卫所戴。此冠取义鸿门宴时,樊哙闻项羽欲杀刘邦,忙裂破衣裳裹住手中的盾牌戴于头上,闯入军门立于刘邦身旁以保护刘邦,后创制此种冠式以名之,赐殿门卫士所戴。

除了这些,还有用于中外官员、进谒者的高山冠,专供舞乐之人在大型祭祀活动时戴的建华冠,宫殿门吏的却非冠,卫士的却敌冠。汉代,冠的种类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三、 不分男女性别的衣服

1.深衣:深衣在西汉时期,仍是被当作不分男女的礼服沿用。其形制仍依秦代交领右衽、曲裾、上衣下裳连属的模式,但也有一些小变化,如文官深衣的身长较秦代明显加长了许多。

2.禅衣:又称单衣。外形与深衣相同,不论男女均可穿着。禅衣与深衣的区别一在于,深衣有衬里,禅衣无衬里,另一区别在于深衣更加官大拖长。

3.袍:袍在汉代已经是男女通穿、功能多用的外衣。东汉时,袍服是主要的礼服之一,而且不分贵贱,上至皇帝,下至百官都可以穿着。贵族妇女的袍服更加讲究,每遇嫁娶等女子人生大事之际,为便嫁袍美丽光彩,几乎用尽琳琅当时所有的色彩进行装饰。

4.襦:是汉代实用的常服。交领右衽,通身较短,不分男女。襦服的实用之处不仅因为其较短,穿着方便,而且有单绵之分,适用于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在汉代,广大劳动者也常穿襦,但他们所穿的襦是用麻丝一类的粗劣织物做成的,较“褐”,又称为“短褐”

5.裤,在汉代叫做“绔”或“袴”。裤子在先前多为无裆的管裤,名为袴。将士骑马打仗穿全裆的长裤,名为大袴。西汉士儒、妇女仍穿无裆的袴。汉昭帝时(公元前87年至前75年),大将军霍光专权,上官皇后是霍光的外孙女,为了阻挠其他宫女与皇帝亲近,就买通医官以爱护汉昭帝身体为名,命宫中妇女都穿有裆并在前后用带系住的“穷裤”,穷裤也称“绲裆裤”,以后有裆的裤子就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76c2a1f4afe04a1b171de1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