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随笔(常态课反思)

2022-04-23 22:35: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习随笔(常态课反思)》,欢迎阅读!
常态,反思,随笔,学习

学习随笔(常态课反思)

分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 在新课展开环节,教学设计上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和概括能力。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教材的开放性和思考性,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广阔的思维空间,魏书生有这样一句话: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因此我负责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自己通过“选一选,分一分,折一折”等一系列的操作,自己得到分数,并说明每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这样一个开放的教学环节。在通过比较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认识和理解单位1最后对大量具体的分数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分数概念。这个环节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感知过程。 二、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应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学时举出大量实例或图形,引导学生运用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分析。分析时紧紧抓住单位“1”的概念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含义。再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初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最后,通过读课本上的定义使学生明确分数的意义。 三、创设和谐、民主的空间

理学表明:良好的、愉悦的环境能激发人积极向上。课堂上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合作交流、互相启发,信息多向交流,有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让学生感受心理安全、心理自由,使他们兴趣盎然,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方面得到充分培养和发展。 四、巩固练习。

练习设计上还是体现数学源与生活,回归生活”这一理念,毕竟现在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接触到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能够用不同的生活来感悟书本,因此我设计了“找生活中的分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生活与数学联系。 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也只有这样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更有价值的数学从而使他们获得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上做到“三活”即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二”“灵活地学数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05fc7ed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3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