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2023-04-27 20:2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欢迎阅读!
陶行知,教育理论,生活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陶行知与杜威都是教育学部分考察的一个重点人物。此部分关于该两个人物的知识点会有相似的地方,以导致部分考生容易混淆,以至于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会出现人物与观点匹配错误的情况。本文在此对其在生活教育理论知识点做出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简介:

陶行知曾奔赴当时世界教育的中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哥大期间,他师从杜威、克伯屈、斯特雷耶等进步主义教育大师,为其日后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便是来源于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观点。杜威认为,教育是经验的不断累积过程,而经验又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要提倡这种实践,那么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所以他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一系列的观点。那为什么陶行知却将杜威的这一系列观点翻了个底朝天呢。

二、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

陶行知之所以将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改为“生活即教育”,是因为杜威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是为了生活做准备的,是为了更好的生

1 3




活提供必需的基础。但杜威的理念是当时美国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高度才能够实施的。可是在中国,大多数人还没有接受过教育,所以教育即生活”根本没有存在的根基。从这一角度来说,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教育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每一个角度,凡是生活就有教育的可能,这将每一个国人都纳入到教育的范畴。 ()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理论

“社会即学校”强调的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实施场域。之所以反对杜威的“学校即社会”,首先是因为陶行知在经过与中国国情的调适后发现这也不适用于中国国情,中国当时的学校很少;其次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他希望打通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将社会中的力量运用到教育中去,发挥社会的教育功能。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这一方法论是陶行知在杜威“做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得出的。陶行知认为,只有这样,“生活即教育”和“社会即学校”才能够具有可操作性。“教学做合一”也解决了当时中国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脱离的问题,以及将教、学、做三者分离的教育状况。

以上便是有关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过程中,各位考生可以结合以上的逻辑梳理来对其知识点进行熟练地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13fff1a17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6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