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2022-10-13 15:03: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基本原则,语文

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设计是发展变化的,是在动态之中生成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开放的过程。具体说来,语文教学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要体现语文教学的发展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由传统的注重知识传输向三个维度目标转变,即同时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学主体由教师或学生向教师、学生双主体转变,教学方法由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向教师应怎么教、学生应怎么学的教法与学法融合转变。

因此,语文教学设计应不同于传统的教案,它应是教案学案的有机结合。例如对《变色龙》一课的设计:

1.初读研讨

课文主人公是谁?用这是一个〓〓〓〓〓的典型现象,我的理由是〓〓〓〓的句式说说课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深入探究

1)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 2)最能引起你联想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 3)你认为最有哲理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

这样的设计不只要求教师向学生传输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二、要体现语文教学的生成性


传统的教学设计只注重教师教的策略和方法,教学就是教师执行教案,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完成教案设计中的既定任务。而基于新课程生成性的本质特征,语文教学不再仅限于完成预先设定好的内容,教学活动也不仅仅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对话、互动并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活动,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设计体现这种动态的生成过程。教学设计不能成为教学的教条,它不仅具有指导性,还能随教学活动的动态发展而生成。

教师要预先规划教学步骤,设计主干问题,预测学生疑难点,然后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生成问题,教师将问题收集起来,围绕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探究交流,解答问题,从中提炼方法,教师进行适当指引点评。例如,《父母的心》一文可以设计三个主要的学习实践活动:第一,让学生独立阅读,感知文本,展示学生的思想:如果你是文中的父母,你会怎么做?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第二,结合个体体验,展示合理联想,然后分组交流,找出文中父母爱孩的材料,结合生活中的体验,谈谈自己的感受。第三,你认为有分歧或有困惑的问题、句子有哪些,分组讨论,师生共同释疑。

三、要体现语文教学的差异性

语文教学要注重教育对象的个性特征,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由于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思维习惯、审美情趣、价值认同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学设计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例如,《台阶》一文在设计探究质疑环节时,可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能够体现父亲性格特征、动人们心灵的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或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

四、要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新课程理念倡导语文教学应从有限封闭无限开放转变,采用开放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要求,语文教学设计要激发师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深入文本,探究感悟。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通过共同探讨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物形象,学生可以对三个人物形象进行评价,说说自己最喜


欢哪位人物的性格。最后,教师还可以出示红学家对这三个人物的评价供学生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14365529b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