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教学文档

2022-10-16 01:1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陶渊明教学文档》,欢迎阅读!
陶渊明,文档,教学



陶渊明在东晋,以隐士著称。少时立大志(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博览群书。青年时期万里觅封侯,在宦场跌打磕碰,终于心灰意冷。中老年看破红尘浊世,归隐于野,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之生活。他孤傲、高洁、刚直,不为五斗米折腰,是真正的隐逸之人。

在对陶渊明接受的历史过程中,先是对其人格品质的推崇,而后才是对其文艺风格的赞许。在东晋,陶渊明的文学创作并没有得到高度的评价,因为他平淡自然的风格与当时崇尚的华丽文风不合。

萧统是第一位发现陶渊明文学价值的人,既推崇其人格,也推崇其文学。他在《陶渊明集序》中指出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高大)。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贞。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到了宋朝,又有苏轼对其诗歌的盛赞。苏轼在《东坡诗话录》中论道: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有九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然吾之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僶俯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其病而不早自知,半世出仕,以犯大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晚节范其万一也。

朱熹则在《朱子文集》赞陶渊明的诗道: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东坡乃篇篇句句依韵而和之,虽其高才似不费力,然已失其自然之趣矣。他还在《楚辞后语》中赞道:欧阳公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此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云。

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说》中道:陶渊明天资既高,趣诣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断不容作邯郸步也。

汤汉先生则对陶渊明的诗进行诠注。至此,陶渊明才真正确立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陶渊明才由人们心目中的名士成为文学家。

宋代还有如下名家对陶渊明的诗文的精典评论:

洪迈在《容斋随笔》评道:《归去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五经之鼓吹。近时绘画《归去来》者,皆作大圣变,和其辞者,如即事遣兴小诗,皆不得正中者也。汪藻在《信州郑固道侍郎寓屋记》叹道:尝怪陶渊明作《归去来》,托兴超然,庄、骚不能过矣。

金人王若虚在《滹南遗老集·卷三十四·文辨一》指出:

凡为文有遥想而言之者,有追忆而言之者,各有定所,不可乱也。《归去来辞》将归而赋耳,既归之事,当想象而言之。今自问途而下,皆追录之语。其于畦径,无乃窒乎,已矣乎云者,所以总结而为断也。不宜更及耘耔啸咏之事。《归去来辞》,本自一篇自然真率文字,后人模拟已自不宜,况可次其韵乎。次韵则牵合而不类矣。

明清也有如下名家对陶渊明及其诗文进行精采评论:

论古今人物风流,惟两晋为盛,故发之文章,神思自然飘逸。如陶元亮《归去来辞》,于举业虽不甚亲切。观其词义,潇洒夷旷,无一点风尘俗态。两晋文章,此其杰然者。(〔明〕归有光《文章指南》仁集)

朱文公云:《归去》一篇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实用赋义,而中亦兼比。




此千古之确论矣。又曰:首云归去来兮,中又云归去来兮,了无端绪,疑为二篇。此文公或一时未尽看破也。李格非所谓沛然肺腑中流出,彼何较其端绪首尾者耶?余细观之,亦有端绪:共有五段,每段换韵,自然纯古,人不觉之,所谓拟《洞庭钧天》而不澹,《霓裳羽衣》而不绮者也。(〔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十)

刘熙载:陶渊明大要出于《论语》……谢才颜学,谢奇颜法,陶则兼而有之,大而化之,故其品为尤上。(〔清〕刘熙载《艺概》)

《离骚》不必学《三百篇》,《归去来辞》不必学《骚》,而皆有其独至处,固知真古自与摹古异也。(〔清〕刘熙载《艺概·赋概》)

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肺肝出,遂高步晋人之上。(〔清〕吴梯《巾箱拾羽》卷十三)

素怀洒落,逸气流行,字字寰中,字字尘外。于官曰归去,于家曰归来,故曰归去来(〔清〕毛庆蕃评选《古文学条》卷二十六)

评解此文只写田园可乐,不露形迹,极有含蓄,真有道之言。《辑注》云:是篇评解穿凿,一概删去,只就本文读之,甚有异味。曰以心为形役,是多少箴规;曰委心任去留,是何等超脱;末云乐天,几入孔、颜门户矣。先生真是东晋第一流人!按:先生立身大节,与邵康节先生颇似,谥曰靖节,亦几同矣。

书后《易》曰:知几其神乎?故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诚以天下之理,有显必有晦,有伸必有屈;当晦而不晦,当屈而不屈,此亢龙之所以有悔也。靖节生当晋末,天心人事,已大可知,潜龙勿用,此其时也。故一旦翻然改图,不俟终日。厥后东坡在海外,屡和其辞,且集其字为小诗,而于是篇三致意焉,盖亦有今是昨非,往不谏而来犹可追之慨。则当日倚窗寄傲,涉园成趣,非其乐天之真,知几之哲,而能用晦于显,求屈于伸,以履幽人之贞吉,得契髯苏于旷代也耶?(〔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卷十四·旷达)

陶元亮《归去来辞》,一种旷情逸致,令人反复吟咏,翩然欲仙。然尤妙于息交绝游一句,下即接云: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若无此两句,不将疑是孤僻一流,同于槁木乎?(〔清〕伍涵芬《读书乐趣》卷三)

洵佳作,流宕潆洄,其音和易;然生动之致,独得灵均、长卿之风,修辞者不及也。(〔清〕方熊评《陶靖节集》卷五)

通篇凡五易韵,耿介中仍和而不迫,得风人之遗旨。先叙决计欲归意,次叙归来情景。云鸟如此,胡不归乎?前后呼应,自见章法。是早春光景,亦见归来之可乐。末叙归来不复出意,结出大旨意,真本领。(〔清〕孙人龙纂辑《陶公诗评注初学读本》卷二)

凡看古人长文,莫以其汪洋一篇便阁过。古人长文,皆积短文所成耳。即如此辞本不长,然皆是四句一段。试只逐段读之,便知其逐段各自入妙。古人自来无长文能妙者,长文之妙,正妙于中间逐段逐段作短文耳。(〔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九)

梁启超:檀道济说他(陶渊明)奈何自苦如此。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惟不苦,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他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得出来。(《饮冰室合集·陶渊明》)

后来还有钱钟书的评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a45b79686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6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